最近,突然領悟到,寫政治思想的論文,其實像是說故事。
有一個主軸,然後,從文本中找到這個主軸的佐證資料。
這樣就可以完成一個故事。
如果只是對於文本的詮釋,那麼可能是歷史或是古典學的專才,政治思想的功夫,應該要能有一個不一樣的想法,然後串整起來,這樣才會有趣。
譬如,對於修辭,Garsten預設了17世紀以後,對於修辭的排斥,而找出一連串的反修辭的方式,有的以主權者,公共理性,民族主義等方式,作為獨斷的的最終判斷。然後,再從古代開啟新的可能性。
在這種現代走錯了,古代有新的想法,主軸下,整本書就不會是整理資料而已,而有新的意義。
星期六, 8月 08, 2009
第一個沒有父親的父親節
本來預定父親節早上會去靈骨塔祭拜爸爸,後來因為颱風的關係,加上一家大小身體狀況也不是很穩定,遂取消了。
希望以一篇短文,表達對父親的思念。
現在常常想到爸爸的樣子時,是在醫院裡的最後階段。想到爸爸受的痛苦,他的抱怨,以及種種恐怖的醫療措施。父親剛走時,我的內心衝擊並沒有很大,因為前陣子岳母剛過世,我知道人走了之後,會有一連串的儀式要處理,一定要堅強的完成。另方面,對我而言,每個人都會死,只是早幾年、晚幾年,痛哭死者,到底是為自己的死亡在哭,還是親者的逝去。自己也遲早會走上這步路。因為總有個感覺,痛哭者,似乎以為自己不會死,所以悲痛不已,事實上,應該認清其實大家都會走到同一個終點。至於,恐懼死亡,那是平時就會發生的事,而非等到親人的離開。不過,父親以七十四歲的年齡過世,希望他再多個五年,這是我最大的遺憾。再多了,我也知道,老年時的例如癡呆症或是長年臥病,其實,也不能算是不是一種解脫。
相較於以前的鄰居朋友,其實,我很慶幸有一個好爸爸。曾經聽過三個同齡的朋友,稱讚自己的爸爸。他們的爸爸都脾氣暴躁、古怪,半夜還會打小孩。我聽媽媽說,以前爸爸脾氣也很不好,後來才好的。跟父親在一起,就是有舒服的感覺,很自在。雖然這一方面,有點到溺愛、寵愛的地步,但是,對於作孩子的而言,會有一種很放心、安心的感覺。
自己真的比較在父親身邊,可能要是大學的時候。那時候,還會拉著女朋友,陪爸爸去看電影,出外郊遊。連女朋友都覺得很奇怪,約會還要帶爸爸。後來,大學畢業後,我結婚生子,更多的時間在照顧小孩,不過我每週幾乎都會回去看爸爸,心裡對爸爸的依戀,覺得那就是我的能量充電的地方。
我很少敢當面違背爸爸,不過,我爸爸也給我全然的自由。前一陣子去看一位長輩,她說對孩子的教育,她完全的替他們安排,強勢主導。因為他知道局勢的發展,知道什麼對孩子最好。強勢主導下,孩子對他也是多所反彈,抱怨。當然,最後也確實他的孩子在經濟上很好,當然也包括他們自身的努力。我父親則是尊重我們的選擇,頂多他念個一兩句,表達他的擔憂。我在大學聯考選填志願時,完全依自己的意願。考上公務人員之後,我也自以為是的放棄了。父親也都沒有說什麼。
雖然自己的選擇不是很高竿,偶而還是會後悔。不過,我知道面對抉擇時,我不能去怪別人,自己作得決定,自己去承擔。這次的教訓,要能讓下次的抉擇更謹慎。所以,我在這裡沒有什麼不滿與抱怨,也不能把過錯怪給別人。所以,我很高興父親給我這樣的尊敬與自由。
常常會懷念起父親作的饅頭,燒餅,韭菜盒,蛋餅,與煮的菜。每次看到街上賣這些東西時,就會想起父親的種種。
希望未來的日子裡,我能夠回想起更多父親美好、快樂的景象,而不只是在病床上受到病痛的傷害。
想念我的父親,也祝福他在另一個世界,快樂、幸福。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