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簡介千里馬計畫與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的經驗。
在插科打渾的笑鬧中,我覺得還是要練習笑而不謔,就是利用一些幽默的口吻,但也不是「耍白癡」,這是我要注意的。我把這種風格,影響到我的大兒子,變得他愛搞笑,卻常失了分寸。這是我要注意的地方。而且漏掉了其中一段我認為有趣的面試經驗,應該在PPT檔中,列個標題,這樣可以提醒我自己去發揮。
而參加的場合主要是同學間的論文發表練習。上次,有老師提到幾個觀念,以及在這場的發表中,讓我反覆思考上次提到的一些概念,我覺得頗有收穫:
第一,作研究,是跟這研究社群人的對話,所以,首先釐清自己的問題意識在整個理論光譜中得地位,找尋相關的二手文獻。而不是「盲泳」,會看不完的。
第二,區分一個問題意識是「MACRO,MICRO」,然後,「自變項,依變項」,成為四X四的方格。看看自己的問題意識,在哪個位置。其中,MACRO的問題,比較沒有辦法「驗證」,透過一些總體層次的資料來推測,解釋。
星期三, 5月 27, 2009
丹麥的社會福利
日前聽了一位丹麥學者,Peter Abrahamson的演講,有關丹麥社會福利面臨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
令人驚訝的,丹麥經此衝擊,失業率只有2.5%,原來的失業率只有1.7%。這跟我的理解,這些社會福利高的國家,應該失業率很高,有很大的差異。我向他提問,為何人們願意去工作,而非享受失業救濟。他說:首先,失業救濟制度,過去最長九年,現在改為四年,而且可以立刻獲得現金。但是,金額比最低工資還低,亦即,無法維持一個正常的生活。其次,人們在工作中才能獲得社會地位與聯繫。第三,社福機關有很大的「控制力」,包括要這些人定期報到,也要去找工作,否則失業金將被取消。所以,人們願意去工作。
另外,他提到,人們繳納稅金占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社福支持佔GDP的百分之三十,他也強調政府部門對私人的介入,提供各項福利。我很好奇,難道不擔心「政府失靈」或「政府無效率」的問題。他提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為什麼不應該將北歐模式(The Scandinavian model of welfare)照章全收。因為這要有前提的。北歐國家百年來,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介入戰爭外,基本上是和平生活,而且沒有威權統治過,所以,人們對政府有信任感(TRUST),人們而且知道每分錢的用途,都是透明的。所以,願意將錢交給政府來處理。台灣如果想要好的社福制度,同樣需要人們的稅金,可是人們繳納的稅的前提,就是對政府的信任,才會願意誠實繳納。
這位丹麥學者,曾在中南美洲,美國,日本任職,訪問,現為韓國的社福系主任,著作刊登在世界各國的雜誌上,我覺得真是世界性學者,可以到世界各國獲得第一手的資訊。而他的國家在這塊領域,領先全世界,所以,全世界的人們想聽聽他們的經驗。這是他們的優勢,這種生活也令人欽獻。此外,他自己攜帶相機,也要求與主辦人,聽眾合照。這也讓我頗意外,我以為西方人不會強調這一種。或許他是入境隨俗吧!
令人驚訝的,丹麥經此衝擊,失業率只有2.5%,原來的失業率只有1.7%。這跟我的理解,這些社會福利高的國家,應該失業率很高,有很大的差異。我向他提問,為何人們願意去工作,而非享受失業救濟。他說:首先,失業救濟制度,過去最長九年,現在改為四年,而且可以立刻獲得現金。但是,金額比最低工資還低,亦即,無法維持一個正常的生活。其次,人們在工作中才能獲得社會地位與聯繫。第三,社福機關有很大的「控制力」,包括要這些人定期報到,也要去找工作,否則失業金將被取消。所以,人們願意去工作。
另外,他提到,人們繳納稅金占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社福支持佔GDP的百分之三十,他也強調政府部門對私人的介入,提供各項福利。我很好奇,難道不擔心「政府失靈」或「政府無效率」的問題。他提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為什麼不應該將北歐模式(The Scandinavian model of welfare)照章全收。因為這要有前提的。北歐國家百年來,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介入戰爭外,基本上是和平生活,而且沒有威權統治過,所以,人們對政府有信任感(TRUST),人們而且知道每分錢的用途,都是透明的。所以,願意將錢交給政府來處理。台灣如果想要好的社福制度,同樣需要人們的稅金,可是人們繳納的稅的前提,就是對政府的信任,才會願意誠實繳納。
這位丹麥學者,曾在中南美洲,美國,日本任職,訪問,現為韓國的社福系主任,著作刊登在世界各國的雜誌上,我覺得真是世界性學者,可以到世界各國獲得第一手的資訊。而他的國家在這塊領域,領先全世界,所以,全世界的人們想聽聽他們的經驗。這是他們的優勢,這種生活也令人欽獻。此外,他自己攜帶相機,也要求與主辦人,聽眾合照。這也讓我頗意外,我以為西方人不會強調這一種。或許他是入境隨俗吧!
星期一, 5月 18, 2009
課堂討論與剪報
今日在上課之後聆聽同學們的分享
同學反應,很喜歡課堂的討論,刺激他們思考問題,這是以前課程所沒有的。
另外,有同學表示,喜歡在討論第三波民主化時,閱讀以前的剪報,會讓他們很有時代的感覺。
我想在課堂討論,以後除了針對章節內容之外,也希望多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去思考,聽聽他們的意見。我覺得學習的趣味,應該來自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老師在灌輸知識,因為,「灌輸」只要自己閱讀就可以了。可是啟發他們對問題的興趣,然後,提供一個厲害的作者,讓他們知道,曾有個厲害的人,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
而剪報的部分,我應該多加強這一方面的歷史資訊,我自己以前不太喜歡閱讀這方面的訊息,因為當時政治立場的問題,最後甚至走入了政治哲學。不過,我想要讓這門課有趣,就必須要在台灣民主轉型的歷史上,多下些功夫。
這次上「第三波」課程,因為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嘗試,所以起初不是覺得很上手。不過,在最後同學的回饋中,我覺得同學的反應還是不錯的。只是,我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第一,台灣民主歷史轉型的史實,這方面我應該多加強。
第二,找出可以討論的子題,讓同學們發揮。
同學反應,很喜歡課堂的討論,刺激他們思考問題,這是以前課程所沒有的。
另外,有同學表示,喜歡在討論第三波民主化時,閱讀以前的剪報,會讓他們很有時代的感覺。
我想在課堂討論,以後除了針對章節內容之外,也希望多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去思考,聽聽他們的意見。我覺得學習的趣味,應該來自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老師在灌輸知識,因為,「灌輸」只要自己閱讀就可以了。可是啟發他們對問題的興趣,然後,提供一個厲害的作者,讓他們知道,曾有個厲害的人,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
而剪報的部分,我應該多加強這一方面的歷史資訊,我自己以前不太喜歡閱讀這方面的訊息,因為當時政治立場的問題,最後甚至走入了政治哲學。不過,我想要讓這門課有趣,就必須要在台灣民主轉型的歷史上,多下些功夫。
這次上「第三波」課程,因為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嘗試,所以起初不是覺得很上手。不過,在最後同學的回饋中,我覺得同學的反應還是不錯的。只是,我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第一,台灣民主歷史轉型的史實,這方面我應該多加強。
第二,找出可以討論的子題,讓同學們發揮。
星期三, 5月 13, 2009
How to survive your professors
上週五去聽一位澳洲大學政治系主任的演講,在講研究生活。
他主要分享他的失敗經驗,藉此告訴我們哪些該注意的地方。
他提到求學像是一種「志業」vocation,而不是職業而已。
重點:
一,可以多學習寫作的風格,藉由閱讀小說等。
二,將來應該把面向放大,而不是僅限於一種途徑。
三,希望將來能對於修辭與領導的部分,做探討。
(本篇本來打了很多,結果不小心按錯鍵,全不見了。所以,不太想再仔細寫了)
他主要分享他的失敗經驗,藉此告訴我們哪些該注意的地方。
他提到求學像是一種「志業」vocation,而不是職業而已。
重點:
一,可以多學習寫作的風格,藉由閱讀小說等。
二,將來應該把面向放大,而不是僅限於一種途徑。
三,希望將來能對於修辭與領導的部分,做探討。
(本篇本來打了很多,結果不小心按錯鍵,全不見了。所以,不太想再仔細寫了)
星期二, 5月 12, 2009
從心所欲
今天在路上看到證嚴法師的一句話:「不要隨心所欲,而要從心隨時教育」。
在孔子的修養中,從心所欲,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但一般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修養好,可以隨心所欲,結果造成行為不節制。而從心隨時教育,則是警惕我們自己,特別是從本心出發來教育。時時反省,這樣才能有節制的行為。
以前在一個飲料罐上看到介紹「熟能生巧」的成語,射箭手的神準與賣油老翁的的技巧,其實都是「熟能生巧」,並沒有什麼特別難的大道理。我想寫文章也是一樣,當我們在寫論文時,總是覺得自己很難處理這麼多複雜的文獻,其實「熟能生巧」,不是立下什麼大作,僅就中規中矩的學術論文而言,其實,說穿了就是「熟能生巧」。當然,傳世大作,則除了努力,還要有天分,這就不是一般可以達到的。
在孔子的修養中,從心所欲,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但一般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修養好,可以隨心所欲,結果造成行為不節制。而從心隨時教育,則是警惕我們自己,特別是從本心出發來教育。時時反省,這樣才能有節制的行為。
以前在一個飲料罐上看到介紹「熟能生巧」的成語,射箭手的神準與賣油老翁的的技巧,其實都是「熟能生巧」,並沒有什麼特別難的大道理。我想寫文章也是一樣,當我們在寫論文時,總是覺得自己很難處理這麼多複雜的文獻,其實「熟能生巧」,不是立下什麼大作,僅就中規中矩的學術論文而言,其實,說穿了就是「熟能生巧」。當然,傳世大作,則除了努力,還要有天分,這就不是一般可以達到的。
星期一, 5月 11, 2009
南北韓與兩岸關係
今晚與一位韓國學者吃飯,席間談到一些有趣的觀點,是我過去所未知的。
一,南韓人民都希望統一,縱使年輕世代比較認為統一不是首要目標。
二,南韓人民對於戰爭,餘悸猶存,據說韓戰死了兩百萬人。
三,南北韓問題談不好,關鍵在於北韓的核武。因為鄰近的大國,不會願意統一的韓國擁有核武。
四,南韓在軍事預算的花費上,佔國家總體預算的約百分之三十,開銷頗大。
五,他很關心台灣與中共的交流,如何面臨經濟交往,政治衝突的問題。他一直在詢問台灣有任何對應策略嗎?
六,他提出兩岸交流的成功,可以成為南北韓的借鏡。縱使是客套話,不過,南北韓確實民間幾無接觸。
一,南韓人民都希望統一,縱使年輕世代比較認為統一不是首要目標。
二,南韓人民對於戰爭,餘悸猶存,據說韓戰死了兩百萬人。
三,南北韓問題談不好,關鍵在於北韓的核武。因為鄰近的大國,不會願意統一的韓國擁有核武。
四,南韓在軍事預算的花費上,佔國家總體預算的約百分之三十,開銷頗大。
五,他很關心台灣與中共的交流,如何面臨經濟交往,政治衝突的問題。他一直在詢問台灣有任何對應策略嗎?
六,他提出兩岸交流的成功,可以成為南北韓的借鏡。縱使是客套話,不過,南北韓確實民間幾無接觸。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