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講詞,只有少部分地方,令人感動,有許多問題。
文分三段
1. 二次政黨輪替的歷史意義
2. 新時代的任務
3. 台灣的傳承與願景
第1部分的問題在於
「這不是政黨獲個人的勝利」,以前已經講過很多次了...
「人民對政府的信賴陷入谷底」,這等於再打在野黨一巴掌........當政者,就是要開始包容了
找回了「善良,誠信」傳統價值,這是選舉時的訴求,這裡可以大為發揮
利用諸如民眾支持這樣理念的發展,開續下去當選的理由,而非負面表述對手
另外,再融入在野黨的理念,譬如和解共生....這樣才是尊重
雖然有提到,但是份量不重,順帶提到而已。
肯定過去的成就,譬如在人權議題上,持續去做,
人民對政府的不滿,直接陳述當前的困境,共渡難關
說明日子是艱困的,而不是我就可以解決一切,要有這樣務實的心態。
2. 新時代的任務
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過去空洞,戰略正確,之外,不知道真正要講什麼?
開放則興衰,確實是不錯,但是這樣經濟掛帥,沒有注意全球暖化的國際視野
政治人物不是平面的,要能有立體的關懷。
包括德行,來世
有兩岸,經濟,外交,憲政,缺乏環保,教育(太弱),文化,體育,公民得性,政府效能,性別,弱勢
最後,外省人的陳述,有正反兩面的效果,或許比較貼近事實,但是這種論述與過去中華民國的論述有很大的不同。
台灣出現50次,中華民國9次。
這與陳水扁的講詞沒有太大的差別。這就是主流文化的力量。
最後捲起袖子立刻行動,不知道如何行動?
這種呼籲是空談的,沒有愛國主義的熱情,也沒有普世價值的動容,然後呢?
這種空洞的呼籲,訴諸於的是?
其實,中華民國可以呼籲!台灣可以呼籲!
這就是兩邊都談。兩邊都是人。這不就包容了兩者。
很可惜,沒有抓住普世價值,也沒有抓住特殊精神,這樣的演說怎麼感人呢?
這樣的批評,也不盡公允,因為確實有,只是特殊情感在與普世價值,應該做結合,這即是美國總統喜歡做的事。
愛美國,因為美國是民主自由的。
星期二, 5月 20, 2008
星期四, 5月 15, 2008
希臘課
這一年修習希臘文的課程有很大的感觸
上了一又二分之一學期的課程。
上學期因為一邊再準備GRE,所以上課沒有預習
準備的很糟。
也覺得老師上的實在太快,難以令人接受。自己也摸索不出方向,勉強應付考試。
下學期,開始比較認真念,但是很多東西還是應付不來,幸好,有同班的同學幫忙,一位大三的同學,比我小了十幾歲吧!但是非常強,他的拉丁文,西班牙文也很好。我厚著臉皮,換了位子做到他旁邊,就是為了聽他的英文翻譯,以及下課問問題,他也讓我打電話到家去問,真是非常NICE。過去,我也碰過很跩的,不熱心的。這次算是運氣很好。
也第一次體認到上課預習,課後複習的重要性。以前學習的科目,都沒有這樣持續的按部就班,學語言課程,真的是要一點點下功夫。讓我嚐足了苦頭。當然,偶爾還有一點樂趣。
學期中,才突然發現教材有自學本,以及開始念真正的希臘原文,所以,網路上就有英文翻譯,事先練習時,就不再是一堆單字的累積,而是可以先理解意思,然後,找出不懂得句子,上課問老師。這樣的學習有趣多了,只少不是害怕跟沮喪。老師上的實在太快了。好處是看起來全部上完了,可是可是真正吸收有多少,我也不知道,只是開始可以念希臘文章,當然還需要輔助的翻譯。至少,有一些感覺了。
這真是一次難忘的學習語言的經驗,有了這次經驗,也會很想把過去自己丟掉的日文,重新拾回,讓自己可以學習更多的東西。看日本片時,也可以聽懂一些,這樣子也很過癮。
當然眼前還是要先完成論文,這個當務之急。
上了一又二分之一學期的課程。
上學期因為一邊再準備GRE,所以上課沒有預習
準備的很糟。
也覺得老師上的實在太快,難以令人接受。自己也摸索不出方向,勉強應付考試。
下學期,開始比較認真念,但是很多東西還是應付不來,幸好,有同班的同學幫忙,一位大三的同學,比我小了十幾歲吧!但是非常強,他的拉丁文,西班牙文也很好。我厚著臉皮,換了位子做到他旁邊,就是為了聽他的英文翻譯,以及下課問問題,他也讓我打電話到家去問,真是非常NICE。過去,我也碰過很跩的,不熱心的。這次算是運氣很好。
也第一次體認到上課預習,課後複習的重要性。以前學習的科目,都沒有這樣持續的按部就班,學語言課程,真的是要一點點下功夫。讓我嚐足了苦頭。當然,偶爾還有一點樂趣。
學期中,才突然發現教材有自學本,以及開始念真正的希臘原文,所以,網路上就有英文翻譯,事先練習時,就不再是一堆單字的累積,而是可以先理解意思,然後,找出不懂得句子,上課問老師。這樣的學習有趣多了,只少不是害怕跟沮喪。老師上的實在太快了。好處是看起來全部上完了,可是可是真正吸收有多少,我也不知道,只是開始可以念希臘文章,當然還需要輔助的翻譯。至少,有一些感覺了。
這真是一次難忘的學習語言的經驗,有了這次經驗,也會很想把過去自己丟掉的日文,重新拾回,讓自己可以學習更多的東西。看日本片時,也可以聽懂一些,這樣子也很過癮。
當然眼前還是要先完成論文,這個當務之急。
星期一, 5月 12, 2008
星期六, 5月 10, 2008
enamored
今天看到一個字enamored
Etymology: Middle English enamouren, from Anglo-French enamourer, from en- + amour love ― more at AMOUR
Date: 14th century
1 : to inflame with love ― usually used in the passive with of
2 : to cause to feel a strong or excessive interest or fascination ― usually used in the passive with of or with
amour
Etymology: Middle English, love, affection, from Anglo-French, from Old Occitan amor, from Latin, from amare to love
當心中被愛燃燒時,受到愛欲驅動時,這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是美好的事?是痛苦的?
我想那時的感覺應該是像發燒一樣。
可以,完成許多艱困的任務。
這就像Phaderus篇的mania,有四種狂迷。
有神的,詩的,愛情的,
這樣的狂迷,會讓人作許多瘋狂的事。
柏拉圖認為這是好事。
或許。這也是人之為人。
寫的這樣零散,因為不敢寫出真實的感受
好像是沒有愛過的人。
在enamored的時候,心中被愛充滿時的瘋狂
其實,那時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愉快!
以前喜歡用生命的真實性來理解。
這是很矛盾的事情
一方面,覺得生活、生命不應該只是吃飯睡覺,不是爭名奪利,不是帶著面具
而是以真實的心,愛充斥內心時的狂熱,體認到生命的原始面,體認到生命本身,這才是有意義的事。曾有人說,政治是百分之九十九是行政。就像生命,只有百分之一,讓人刻苦銘心。
這是好的,在於這是生命中的特殊階段,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為了這一段而存在。其他的時刻,只是作為生物,動物需要的活動。這一刻才真正能發光發熱。
但另方面,此時也好像著魔一樣,像是在夢中,募然回首,可能很難理解自己所做的蠢事。
沒有 辦法彌補的錯誤,
所以,被愛燃燒時,到底是生命的真實?還是生命的更加夢幻的狀態?令我好奇!
讓我再體會一次?我想我越來越沒有接受這種挑戰的勇氣。
不過,我相信這種愛燃燒的力量,不是只有男女之間。有時是為了孩子:父母,甚至有人是為了祖國。
曾幾何時,我對於祖國的心,越來越淡了。從小的愛國教育,化作的破滅的神話。
Etymology: Middle English enamouren, from Anglo-French enamourer, from en- + amour love ― more at AMOUR
Date: 14th century
1 : to inflame with love ― usually used in the passive with of
2 : to cause to feel a strong or excessive interest or fascination ― usually used in the passive with of or with
amour
Etymology: Middle English, love, affection, from Anglo-French, from Old Occitan amor, from Latin, from amare to love
當心中被愛燃燒時,受到愛欲驅動時,這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是美好的事?是痛苦的?
我想那時的感覺應該是像發燒一樣。
可以,完成許多艱困的任務。
這就像Phaderus篇的mania,有四種狂迷。
有神的,詩的,愛情的,
這樣的狂迷,會讓人作許多瘋狂的事。
柏拉圖認為這是好事。
或許。這也是人之為人。
寫的這樣零散,因為不敢寫出真實的感受
好像是沒有愛過的人。
在enamored的時候,心中被愛充滿時的瘋狂
其實,那時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愉快!
以前喜歡用生命的真實性來理解。
這是很矛盾的事情
一方面,覺得生活、生命不應該只是吃飯睡覺,不是爭名奪利,不是帶著面具
而是以真實的心,愛充斥內心時的狂熱,體認到生命的原始面,體認到生命本身,這才是有意義的事。曾有人說,政治是百分之九十九是行政。就像生命,只有百分之一,讓人刻苦銘心。
這是好的,在於這是生命中的特殊階段,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為了這一段而存在。其他的時刻,只是作為生物,動物需要的活動。這一刻才真正能發光發熱。
但另方面,此時也好像著魔一樣,像是在夢中,募然回首,可能很難理解自己所做的蠢事。
沒有 辦法彌補的錯誤,
所以,被愛燃燒時,到底是生命的真實?還是生命的更加夢幻的狀態?令我好奇!
讓我再體會一次?我想我越來越沒有接受這種挑戰的勇氣。
不過,我相信這種愛燃燒的力量,不是只有男女之間。有時是為了孩子:父母,甚至有人是為了祖國。
曾幾何時,我對於祖國的心,越來越淡了。從小的愛國教育,化作的破滅的神話。
星期五, 5月 09, 2008
面對柏拉圖
其實,今天一進來就應該處理柏拉圖這篇稿
就這樣東摸摸西混混,過了個半天,都還沒有開始,以後,應該要調整順序。重點的事先做,累積實力的事,排在後面。這樣才不會有太多的不安的感覺。
對於修辭的探討,讓我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學習到一些技巧與例證,我想對於將來我上台教課時,是有幫助的。
當然,越是以這樣的主題發展,表面上離政治越近,事實上,離政治越遠,因為,政治不是在動聽的言詞,還是要言行的合一。所以,大喇喇的討論政治修辭,其實是一種致命傷,讓人以為只對如何說話有興趣,降低了說話的可性度。這也是將來我在口試或者外出演講時,會受到的挑戰。別人以為我是個能言善辯之士。
所以,越是以這樣的主題,離政治越遠。我想這也是修辭家的致命傷,修辭與政治(正義)是不能分割的,一旦分割了,失去了可信度,修辭就失去力量。所以,柏拉圖是對的,他的對在於他訴諸的是真理。這才是讓人可以信任的。至於,那些揚言一時一地的因事至宜的說話,那是講不清楚的。
這種看似切入政治,卻又遠離政治的作法,除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外,也是一種學習。
未來的目標是順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Isocrates, Demonthesus, Thucydides之類的人,談論他們的政治修辭。然後,擴展到西賽羅以降,整個西方政治政治思想史,順著這樣脈絡走一遍。集結成一些
出版書名:
古希臘的政治修辭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Thucydides
Isocrtes
西賽羅論政治修辭
然後,可以適當的分析當代政治修辭的好壞。
終極而言,我是希望能重思考為何為當前台灣政治環境,引進新的語言,新的感動力量。朝著一個好的正確的方向。這是我最大的目標,算是終身志業吧!
除了政治修辭外,伯羅奔泥撒算是另外一個學術重點。
修辭民主再與審議式民主結合,這是與當代的對話。相信,可以走出的路很寬。
只要努力去走。
就這樣東摸摸西混混,過了個半天,都還沒有開始,以後,應該要調整順序。重點的事先做,累積實力的事,排在後面。這樣才不會有太多的不安的感覺。
對於修辭的探討,讓我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學習到一些技巧與例證,我想對於將來我上台教課時,是有幫助的。
當然,越是以這樣的主題發展,表面上離政治越近,事實上,離政治越遠,因為,政治不是在動聽的言詞,還是要言行的合一。所以,大喇喇的討論政治修辭,其實是一種致命傷,讓人以為只對如何說話有興趣,降低了說話的可性度。這也是將來我在口試或者外出演講時,會受到的挑戰。別人以為我是個能言善辯之士。
所以,越是以這樣的主題,離政治越遠。我想這也是修辭家的致命傷,修辭與政治(正義)是不能分割的,一旦分割了,失去了可信度,修辭就失去力量。所以,柏拉圖是對的,他的對在於他訴諸的是真理。這才是讓人可以信任的。至於,那些揚言一時一地的因事至宜的說話,那是講不清楚的。
這種看似切入政治,卻又遠離政治的作法,除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外,也是一種學習。
未來的目標是順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Isocrates, Demonthesus, Thucydides之類的人,談論他們的政治修辭。然後,擴展到西賽羅以降,整個西方政治政治思想史,順著這樣脈絡走一遍。集結成一些
出版書名:
古希臘的政治修辭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Thucydides
Isocrtes
西賽羅論政治修辭
然後,可以適當的分析當代政治修辭的好壞。
終極而言,我是希望能重思考為何為當前台灣政治環境,引進新的語言,新的感動力量。朝著一個好的正確的方向。這是我最大的目標,算是終身志業吧!
除了政治修辭外,伯羅奔泥撒算是另外一個學術重點。
修辭民主再與審議式民主結合,這是與當代的對話。相信,可以走出的路很寬。
只要努力去走。
星期四, 5月 08, 2008
心得
學習修辭到今天,到底得到些什麼想法?
比較喜歡注意文辭的安排,比較喜歡說話,比較重視說法,比較重視美,比較重視感人的力量。
雖然這些可能與哲學、知識沒有太大的關係。
柏拉圖對於修辭的觀點,其實與其辯證法相關。
有些人,攻擊柏拉圖的修辭,強調辯證法的不同。
有些人認為柏拉圖的辯證法其實就是修辭,所以又推崇柏拉圖的修辭。
因此,這樣就會看似理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批判修辭或推崇修辭。
那到底柏拉圖對於辯證法與修辭的關係是什麼?
我覺得當然兩者有重疊之處,刻意從講話對象一人,還是多人;講話的內容是獨白,還是對話。
這樣表面上,是可以區分。
但事實上,柏拉圖的辯證法,也超過了一人,對話方式,而可以用修辭獨白呈現。這樣辯證與修辭就沒有差別。
所以,釐清這種辯證的修辭觀之後,就不會在表面文字上打轉,然後,開始問,這種辯證修辭要如何落實,如何成為一般政治人物可以使用的方法。這樣討論就會更有意義。
比較喜歡注意文辭的安排,比較喜歡說話,比較重視說法,比較重視美,比較重視感人的力量。
雖然這些可能與哲學、知識沒有太大的關係。
柏拉圖對於修辭的觀點,其實與其辯證法相關。
有些人,攻擊柏拉圖的修辭,強調辯證法的不同。
有些人認為柏拉圖的辯證法其實就是修辭,所以又推崇柏拉圖的修辭。
因此,這樣就會看似理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批判修辭或推崇修辭。
那到底柏拉圖對於辯證法與修辭的關係是什麼?
我覺得當然兩者有重疊之處,刻意從講話對象一人,還是多人;講話的內容是獨白,還是對話。
這樣表面上,是可以區分。
但事實上,柏拉圖的辯證法,也超過了一人,對話方式,而可以用修辭獨白呈現。這樣辯證與修辭就沒有差別。
所以,釐清這種辯證的修辭觀之後,就不會在表面文字上打轉,然後,開始問,這種辯證修辭要如何落實,如何成為一般政治人物可以使用的方法。這樣討論就會更有意義。
時光
常常會想應該從頭學習,重新學習寫字
學習做文章,學習翻譯,學習做摘要,學習筆記....
對於眼前的的能力,有太多的不滿意與不安。
同齡的人早已經開始教書,開始傳授人生
自己卻像是回到小學,中學,想要重新開始的感覺。
這樣的路好漫長。
其實,換個角度想,這些制式的東西,不難學。
以經有心的人。剩下的只是如何將外在的框架套起來。
我過去追求的,不就是這些跳出框框中的自由
龍飛鳳舞的筆跡,因為想要趕快去玩
草草的筆記,因為覺得有些想法更重要,比起全盤照抄來得有意義
對於書裡的想法,總是懵懂,因為想翻的書太多,想瞭解的太多。
當然,這些隨意性不能成為學術能力的基礎,所以,我一直在煩惱自己的能力。
只是,累積出來的失敗,懵懂的想法,跳動的心情,何嘗不是一種資源,
一種對人世體認的心。
剩下的,就是把這些想法重新紮根起來,成為一些有力量的想法
過往的歲月無法回頭,未來的事也沒法預料。
能夠的,就是承認過去的功與過,了然於胸,然後樂觀謹慎的迎接未來。
這樣就不會一直在懊惱之中,而能有更寬廣的心,可以接受不同的想法。
學習做文章,學習翻譯,學習做摘要,學習筆記....
對於眼前的的能力,有太多的不滿意與不安。
同齡的人早已經開始教書,開始傳授人生
自己卻像是回到小學,中學,想要重新開始的感覺。
這樣的路好漫長。
其實,換個角度想,這些制式的東西,不難學。
以經有心的人。剩下的只是如何將外在的框架套起來。
我過去追求的,不就是這些跳出框框中的自由
龍飛鳳舞的筆跡,因為想要趕快去玩
草草的筆記,因為覺得有些想法更重要,比起全盤照抄來得有意義
對於書裡的想法,總是懵懂,因為想翻的書太多,想瞭解的太多。
當然,這些隨意性不能成為學術能力的基礎,所以,我一直在煩惱自己的能力。
只是,累積出來的失敗,懵懂的想法,跳動的心情,何嘗不是一種資源,
一種對人世體認的心。
剩下的,就是把這些想法重新紮根起來,成為一些有力量的想法
過往的歲月無法回頭,未來的事也沒法預料。
能夠的,就是承認過去的功與過,了然於胸,然後樂觀謹慎的迎接未來。
這樣就不會一直在懊惱之中,而能有更寬廣的心,可以接受不同的想法。
星期三, 5月 07, 2008
再談寫作
其實,我很喜歡寫作。
這輩子做不了藝術家,畫畫不行,唱歌不行,音樂不行...
若真與藝術佔點邊,就是寫作吧!
喜歡藝術,就是喜歡美好的事物,喜歡看美麗的身體,聞美好的味道,看到美好的事物
曾經覺得,人活著,什麼是終極價值:真善美吧!
寫作除了美,還有就是記錄生命,日子一天天的過,有時自己都不知道過去。想不起來,藉由寫作,可以讓自己的生命多留下些痕跡。
此外,也希望能慢慢開始感動一些人,以前不太相信這件事。可是隨著自己年歲增長,也覺得有時,提供一些好的想法,其實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我們不能幫別人決定未來,可是我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不也是一直在聽著別人的意見,別人的看法。縱使不是每個都是金玉良言。但是有時候一些觀念,確實幫助了我們。更有信心,樂觀,可以面對未來的挑戰。甚至,有時會後悔未能早點聽到這樣的話。「朝聞道,夕死可已」。活著除了多吃些飯,多睡一些覺,求的不就是對生命多瞭解一些。在生存的時候,真實體驗生活。
寫作可以幫助我,完成這些夢想。實踐這樣的想法。
而且,這也是種提醒,讓自己每天都要切實的面對,用文字代替奔騰、跳躍的思維,可以更能表達清楚。哲學的思想,必須修辭的清楚表達,才能發揮力量。這向來是我所相信的事情。
這輩子做不了藝術家,畫畫不行,唱歌不行,音樂不行...
若真與藝術佔點邊,就是寫作吧!
喜歡藝術,就是喜歡美好的事物,喜歡看美麗的身體,聞美好的味道,看到美好的事物
曾經覺得,人活著,什麼是終極價值:真善美吧!
寫作除了美,還有就是記錄生命,日子一天天的過,有時自己都不知道過去。想不起來,藉由寫作,可以讓自己的生命多留下些痕跡。
此外,也希望能慢慢開始感動一些人,以前不太相信這件事。可是隨著自己年歲增長,也覺得有時,提供一些好的想法,其實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我們不能幫別人決定未來,可是我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不也是一直在聽著別人的意見,別人的看法。縱使不是每個都是金玉良言。但是有時候一些觀念,確實幫助了我們。更有信心,樂觀,可以面對未來的挑戰。甚至,有時會後悔未能早點聽到這樣的話。「朝聞道,夕死可已」。活著除了多吃些飯,多睡一些覺,求的不就是對生命多瞭解一些。在生存的時候,真實體驗生活。
寫作可以幫助我,完成這些夢想。實踐這樣的想法。
而且,這也是種提醒,讓自己每天都要切實的面對,用文字代替奔騰、跳躍的思維,可以更能表達清楚。哲學的思想,必須修辭的清楚表達,才能發揮力量。這向來是我所相信的事情。
寫作與說話
想要成為一個學者,唸書,寫作與說話是必要的工作。
不僅是工作,而且是習慣,熱愛的事情。
唸書得到的能力,還要透過寫作,說話表達出來,一則是化為一種行動的力量,另一則是成為向人傳達正確訊息的能力。總使現在是分眾的世界,名家的作品可能已經道盡了許多人生哲理,可是如何落實到更多的人,使用更多特殊的例子與解釋方式,我想這還有許多空間,而且永遠是未盡的事業。因此,以後應該安排自己儘量的練習寫作,說話與唸書。這樣可以讓自己不只是徒耗資源,而且,這也是記錄生命,以及修身的過程。寫作是讓自己誠實,誠實行文,誠實行事,而原則、戒條、定言命令...諸如此類。
不僅是工作,而且是習慣,熱愛的事情。
唸書得到的能力,還要透過寫作,說話表達出來,一則是化為一種行動的力量,另一則是成為向人傳達正確訊息的能力。總使現在是分眾的世界,名家的作品可能已經道盡了許多人生哲理,可是如何落實到更多的人,使用更多特殊的例子與解釋方式,我想這還有許多空間,而且永遠是未盡的事業。因此,以後應該安排自己儘量的練習寫作,說話與唸書。這樣可以讓自己不只是徒耗資源,而且,這也是記錄生命,以及修身的過程。寫作是讓自己誠實,誠實行文,誠實行事,而原則、戒條、定言命令...諸如此類。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