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17, 2007

角度

政治修辭的角度:
1. 主要有時空與對象,講話者的限制
A:時空,譬如古希臘時期,可以訴諸永恆的記憶。但是中世紀,則是要訴諸上帝的救贖。晚近則是民族國家的建立。東方則是祖宗家法與集體的匯流。更晚近則是訴諸自由、平等與民主。
BUT:也有一些共通性,譬如一般對於榮耀,永生,集體利益,原則理念還是會感動,只是程度的不同。譬如古希臘的伯里克利斯也有訴諸民主的理想。
政治哲學追求永恆的價值,政治修辭則是要能掌握同與不同的需求,才能進入政治社會。
B:誰在說話。講話者的信用,能力,道德,使得個人成為政治研究的重要性。也會更細緻化。
C:誰在聽。是什麼樣的民眾,需要什麼?這是因時代的不同。當然也有相同處。

2. 政治的言說,競爭與合作。需要修辭因為意見不同,也是需要達到一致的目標。所以展開說服。所以,修辭彰顯了政治中的合作與競爭。

3. 當代媒體類似直接民主的機制。
4. 保持一種開放性,且也認知到政治現實。
5.考量到政治現實,也考量到如何實踐的問題。
6. 必須面對民主政治的衝擊?
7. 哲學家講話,有沒有辦法傳達出去。民眾能否聽懂。會不會受到傷害?
8. 治理與被治的輪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