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聽了一場關於「思想史」發展的史學史。
講者非常精要地的鋪陳了廿世紀思想史在理論與方法上的變化。
講者認為思想史的發展
從觀念史(哲學轉向)、精神史(重視整體精神面貌),到思想的社會史(社會學轉向)
乃至發展為心理學史(心理學轉向)心態史(人類學轉向),到了新政治史(語言轉向)
然後到了後現代的(敘事轉向,文學轉向)
最後,講者認為這七八十年來,思想史的變化莫衷一是。
學者門跟隨這些風潮,倘若方法錯誤,被後繼者認為全盤皆錯。
他很無奈,也認為難以追趕這樣的多變性。
他引了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的名言。更提到北韓的文宣戰,提到老兵不死,但年輕的會死。
說明了這種多變的發展,會讓年輕學者不知所從。
有時費盡心力,換來的,卻是全盤錯誤。
參與這次會議者,很多年輕學生,只是令人驚訝的,竟無人提問(最後由其他學者勉強發言)。
我提問,思想史有沒有一個目的。我類比的是科學方法。倘若目的在於解決問題,那麼只要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所以,如果思想史是為了讓人們知道思想的流變,知道當代思潮的溯源,知道過去人們如何因應歷史事件。
那麼,無論是哪一種解釋,都有他的趣味。因為,都提出了一些角度與觀察。所以,這種多元的解釋觀點。其實,正反映了當代多元文化論的觀點。無須認為這一切都沒有價值。因為,當代追求的只是「說服」小眾。
他的回答,否定了思想史的目的論。因為他認為思想史連是什麼都不知道,沒有定論。何來目的之有。
其實,這就像人活的目的,人活的目的,人人不同。也無須太在意他人的眼光,重點是自己知道想要什麼目的,努力活出來。這就值得了。我們不能幻想,一個永垂不朽的價值或標準。這可能是前現代的價值觀。我們應該清楚知道這是個大眾化,分眾的時代,沒有辦法說服所有的人,只能說服少部分的人。但,那也就夠了。
所以,我覺得無須過於悲觀。那是期望太高的悲觀。如果自己能做出一套能說服人、說服自己的東西。那也就足夠了。
非常高興聽到這場演講,讓自己在思想史,這個道路上,有比較清楚的脈絡感。過去只知道SKINNER與史特勞斯的兩大學派。文本與脈絡派。現在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的路徑,這麼有趣。也知道,SKINNER並非是當代獨尊,卻只不過是,一個備受後現代攻擊的觀點。
此外,這些大師們,其實也都不斷的在修正他們的觀點,所以,也無須把大師們的觀點視為同一,那是過渡神話了大師。
星期三, 11月 18, 2009
SKYPE的小組
這幾個禮拜,參加了一個用SKYPE多方會談的小組,討論「非暴力溝通」的主題。
透過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步驟。
今晚討論的是孩子教育
對孩子的關係,太過關注,擔心抗拒或冷漠。
大家雖然是三四十歲的人,可是願意在SKYPE中坦承的交流,交換彼此經驗。
這真的是很難得機會。
大家都在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講者先肯定父母的辛勞,要我們不要自我要求太高。
接著提到我們自己對父母的距離,因為父母的有些預設的價值,我們不敢與父母再坦誠的溝通。
同樣的,當我們與自己孩子溝通時,我們又一再的在自己的預設價值,重演了我們與父母的關係。
我不覺得我們應該放棄自己的立場,也不需要依照孩子的價值觀發展,當然可以有彼此交疊的方式。
我們可以表達我們的感受,表達我們的「需要」,讓孩子知道。
這裡就是彼此的瞭解。
在痛苦時,我們要先聯繫,讓他能夠表達。能夠讓孩子安心的表達他的痛苦,讓他獲得安全感。
我們有時不願意孩子受苦,所以,我們阻斷了孩子的痛苦,也就不會傾聽。
其實,我們必須感受到自己的痛苦,那種恐懼的痛苦。
我們用獎懲,來管理孩子。孩子學會了保護自己,掩蓋了內心的感受,衝突還在。學會保護了自己。避免衝突,避免不被認可。
聽了很多的道理,發現不能感受到的東西很多。
我們通常給孩子最好的,給了孩子。所以,我們要找到你能信任的人去表達你自己。
我們把自己,若有人能體貼你,就能平靜。
我們一生中,難免有高潮,有低潮。希望團體給我們溫暖。
找一個相信的人,找一個相信你自己的。我相信在這裡我是能被接受的,我才會願意說出這些。
1. 家長不想看到孩子的痛苦,就無法傾聽孩子的聲音
2. 孩子會保護自己,隱藏。
如何應用「非暴力溝通」,會有動力去作。
觸動:我為什麼應該對孩子好?我為什麼要愛孩子?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問題。
作為家長,一定要體貼自己。不要把自己設定在完美的父母上。
這些問題,
瞭解期待,依賴。
瞭解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受與渴望,通過這個問,就沒有捲入到,對我們自己的意義。不太執著,這樣可以有空間讓孩子表達自己。
我平時把孩子視為私有的。
我們遇到新的問題,不一定要找到答案。每次都在問,得到新的答案。
先體會自己,再體會別人,會容易點。
絕大多數人,都需要比較平靜的,
我們要享受別人的痛苦,我們享受對方在痛苦,我們與對方有的聯繫。
我們可以體會到他的痛苦。
感受到這種痛苦,需要團體的支持與方向。
透過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步驟。
今晚討論的是孩子教育
對孩子的關係,太過關注,擔心抗拒或冷漠。
大家雖然是三四十歲的人,可是願意在SKYPE中坦承的交流,交換彼此經驗。
這真的是很難得機會。
大家都在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講者先肯定父母的辛勞,要我們不要自我要求太高。
接著提到我們自己對父母的距離,因為父母的有些預設的價值,我們不敢與父母再坦誠的溝通。
同樣的,當我們與自己孩子溝通時,我們又一再的在自己的預設價值,重演了我們與父母的關係。
我不覺得我們應該放棄自己的立場,也不需要依照孩子的價值觀發展,當然可以有彼此交疊的方式。
我們可以表達我們的感受,表達我們的「需要」,讓孩子知道。
這裡就是彼此的瞭解。
在痛苦時,我們要先聯繫,讓他能夠表達。能夠讓孩子安心的表達他的痛苦,讓他獲得安全感。
我們有時不願意孩子受苦,所以,我們阻斷了孩子的痛苦,也就不會傾聽。
其實,我們必須感受到自己的痛苦,那種恐懼的痛苦。
我們用獎懲,來管理孩子。孩子學會了保護自己,掩蓋了內心的感受,衝突還在。學會保護了自己。避免衝突,避免不被認可。
聽了很多的道理,發現不能感受到的東西很多。
我們通常給孩子最好的,給了孩子。所以,我們要找到你能信任的人去表達你自己。
我們把自己,若有人能體貼你,就能平靜。
我們一生中,難免有高潮,有低潮。希望團體給我們溫暖。
找一個相信的人,找一個相信你自己的。我相信在這裡我是能被接受的,我才會願意說出這些。
1. 家長不想看到孩子的痛苦,就無法傾聽孩子的聲音
2. 孩子會保護自己,隱藏。
如何應用「非暴力溝通」,會有動力去作。
觸動:我為什麼應該對孩子好?我為什麼要愛孩子?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問題。
作為家長,一定要體貼自己。不要把自己設定在完美的父母上。
這些問題,
瞭解期待,依賴。
瞭解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受與渴望,通過這個問,就沒有捲入到,對我們自己的意義。不太執著,這樣可以有空間讓孩子表達自己。
我平時把孩子視為私有的。
我們遇到新的問題,不一定要找到答案。每次都在問,得到新的答案。
先體會自己,再體會別人,會容易點。
絕大多數人,都需要比較平靜的,
我們要享受別人的痛苦,我們享受對方在痛苦,我們與對方有的聯繫。
我們可以體會到他的痛苦。
感受到這種痛苦,需要團體的支持與方向。
星期五, 11月 13, 2009
台灣的軟實力:民主政治
台灣的軟實力:民主政治
在台灣內部,倘若有人問,什麼是台灣最值得驕傲的地方?若回答的人說:民主政治。這人可能會被視為頭腦短路,或者不食人間煙火。尤其在競選期間,隨便翻看報紙,打開電視,都可以看到政治人物彼此攻訐,舌槍唇戰,不是說別人黑道掛勾,就是指控賄選買票、貪污無能、政策反覆、空頭支票……。幾乎所有不好的詞彙、字眼都可以形容台灣的政治亂象,而不少人更認為這是造成台灣經濟停滯、社會不安、治安敗壞、教育失敗的亂源。
但是,已經有許多大陸朋友(特別是所謂知識分子)在談話時,一再的提到,他們非常關注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認為這是華人社會試驗民主政治的希望。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人們,是否真正可能有一天走向民主政治,又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與阻礙?所以,他們十分看重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甚至也憂心遇到的瓶頸與挫折。擔心這種失敗,會導致中國大陸的民主改革有了更多停滯不前的理由。
目前台灣社會正膠著於MOU、ECFA簽訂與否,斤斤計較於台灣的經濟利益,這當然是好事。但事實上,經過報章媒體、學者專家的分析,兩岸的經貿實力,差距已經越來越大。無論簽訂與否,都無法改變一些非常殘酷的現實。台灣經貿依賴中國大陸的市場,在短期內,似乎難有解套的可能性。
到是一般人棄之如敝屣的「民主政治」,我們自己應該重新思考,好好珍惜。特別是對於政治人物的監督,對於政治議題的關注,參與周遭的政治活動,試圖主動參與、發出自己的聲音。甚至政治人物自身也應該有此體認,從政的目的不僅是獲得短暫的權力與利益。更重要的,這是真正能為台灣人民創造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彰顯我們這個世代的光榮與使命。千百年之後,可能沒有人會記載台灣曾有一個世界第一高樓。但是,歷史會記載台灣曾開創了華人民主政治的先鋒,影響了整個華人的政治發展,促進全球民主政治的發展。另方面,更務實的說,如果能夠獲得大陸民心的支持,這就是厚植台灣國家生存的軟實力。這比起軍購似乎更划算,更有意義,也會更有實質的力量。
在台灣內部,倘若有人問,什麼是台灣最值得驕傲的地方?若回答的人說:民主政治。這人可能會被視為頭腦短路,或者不食人間煙火。尤其在競選期間,隨便翻看報紙,打開電視,都可以看到政治人物彼此攻訐,舌槍唇戰,不是說別人黑道掛勾,就是指控賄選買票、貪污無能、政策反覆、空頭支票……。幾乎所有不好的詞彙、字眼都可以形容台灣的政治亂象,而不少人更認為這是造成台灣經濟停滯、社會不安、治安敗壞、教育失敗的亂源。
但是,已經有許多大陸朋友(特別是所謂知識分子)在談話時,一再的提到,他們非常關注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認為這是華人社會試驗民主政治的希望。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人們,是否真正可能有一天走向民主政治,又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與阻礙?所以,他們十分看重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甚至也憂心遇到的瓶頸與挫折。擔心這種失敗,會導致中國大陸的民主改革有了更多停滯不前的理由。
目前台灣社會正膠著於MOU、ECFA簽訂與否,斤斤計較於台灣的經濟利益,這當然是好事。但事實上,經過報章媒體、學者專家的分析,兩岸的經貿實力,差距已經越來越大。無論簽訂與否,都無法改變一些非常殘酷的現實。台灣經貿依賴中國大陸的市場,在短期內,似乎難有解套的可能性。
到是一般人棄之如敝屣的「民主政治」,我們自己應該重新思考,好好珍惜。特別是對於政治人物的監督,對於政治議題的關注,參與周遭的政治活動,試圖主動參與、發出自己的聲音。甚至政治人物自身也應該有此體認,從政的目的不僅是獲得短暫的權力與利益。更重要的,這是真正能為台灣人民創造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彰顯我們這個世代的光榮與使命。千百年之後,可能沒有人會記載台灣曾有一個世界第一高樓。但是,歷史會記載台灣曾開創了華人民主政治的先鋒,影響了整個華人的政治發展,促進全球民主政治的發展。另方面,更務實的說,如果能夠獲得大陸民心的支持,這就是厚植台灣國家生存的軟實力。這比起軍購似乎更划算,更有意義,也會更有實質的力量。
星期四, 11月 05, 2009
English Diary
I have to get used writing in English. Because it's important to incraese my ability to undestand Englis better
星期三, 9月 16, 2009
星期日, 8月 30, 2009
星期六, 8月 08, 2009
第一個沒有父親的父親節
本來預定父親節早上會去靈骨塔祭拜爸爸,後來因為颱風的關係,加上一家大小身體狀況也不是很穩定,遂取消了。
希望以一篇短文,表達對父親的思念。
現在常常想到爸爸的樣子時,是在醫院裡的最後階段。想到爸爸受的痛苦,他的抱怨,以及種種恐怖的醫療措施。父親剛走時,我的內心衝擊並沒有很大,因為前陣子岳母剛過世,我知道人走了之後,會有一連串的儀式要處理,一定要堅強的完成。另方面,對我而言,每個人都會死,只是早幾年、晚幾年,痛哭死者,到底是為自己的死亡在哭,還是親者的逝去。自己也遲早會走上這步路。因為總有個感覺,痛哭者,似乎以為自己不會死,所以悲痛不已,事實上,應該認清其實大家都會走到同一個終點。至於,恐懼死亡,那是平時就會發生的事,而非等到親人的離開。不過,父親以七十四歲的年齡過世,希望他再多個五年,這是我最大的遺憾。再多了,我也知道,老年時的例如癡呆症或是長年臥病,其實,也不能算是不是一種解脫。
相較於以前的鄰居朋友,其實,我很慶幸有一個好爸爸。曾經聽過三個同齡的朋友,稱讚自己的爸爸。他們的爸爸都脾氣暴躁、古怪,半夜還會打小孩。我聽媽媽說,以前爸爸脾氣也很不好,後來才好的。跟父親在一起,就是有舒服的感覺,很自在。雖然這一方面,有點到溺愛、寵愛的地步,但是,對於作孩子的而言,會有一種很放心、安心的感覺。
自己真的比較在父親身邊,可能要是大學的時候。那時候,還會拉著女朋友,陪爸爸去看電影,出外郊遊。連女朋友都覺得很奇怪,約會還要帶爸爸。後來,大學畢業後,我結婚生子,更多的時間在照顧小孩,不過我每週幾乎都會回去看爸爸,心裡對爸爸的依戀,覺得那就是我的能量充電的地方。
我很少敢當面違背爸爸,不過,我爸爸也給我全然的自由。前一陣子去看一位長輩,她說對孩子的教育,她完全的替他們安排,強勢主導。因為他知道局勢的發展,知道什麼對孩子最好。強勢主導下,孩子對他也是多所反彈,抱怨。當然,最後也確實他的孩子在經濟上很好,當然也包括他們自身的努力。我父親則是尊重我們的選擇,頂多他念個一兩句,表達他的擔憂。我在大學聯考選填志願時,完全依自己的意願。考上公務人員之後,我也自以為是的放棄了。父親也都沒有說什麼。
雖然自己的選擇不是很高竿,偶而還是會後悔。不過,我知道面對抉擇時,我不能去怪別人,自己作得決定,自己去承擔。這次的教訓,要能讓下次的抉擇更謹慎。所以,我在這裡沒有什麼不滿與抱怨,也不能把過錯怪給別人。所以,我很高興父親給我這樣的尊敬與自由。
常常會懷念起父親作的饅頭,燒餅,韭菜盒,蛋餅,與煮的菜。每次看到街上賣這些東西時,就會想起父親的種種。
希望未來的日子裡,我能夠回想起更多父親美好、快樂的景象,而不只是在病床上受到病痛的傷害。
想念我的父親,也祝福他在另一個世界,快樂、幸福。
星期四, 7月 23, 2009
古典對當代的建議
最近在寫有關審議民主與古典修辭的文章。一直在思考古典修辭對當代審議民主的啟發。
這種以古鑑今的模式,我也很好奇妥當性,不過,學古典若想對當代有所建言,不都是這樣的模式。
我原本只想專心在古代,但是這種進入歷史,古典之學,對我而言,實在浩瀚,而且是看不見希望的。
自己在這種研究主題下,很沮喪,也沒有信心。面對複雜難懂的希臘文,以及歷史情境,我如何能夠處理,就算我一頭栽下去,也不知道如何可能成就。
因此,我決定還是走回當代,那麼眼前的政治觀察與實務瞭解,就成為我下判斷與尋找問題意識的地方。
這對我而言,好像是看見光亮的地方,至少我知道自己在作什麼,試圖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也比較有信心。自己可以提出一個比較像樣的解答,而不是,在參考一堆二手文獻後,還是不知道出路在哪裡?
不過,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我真有點傻眼了。
這篇文章,中規中矩的,也不算差,我也不是全懂。只是,立論的模式,實在有點奇怪。我實在很好奇,如何立論成功?
作者是在討論政治信任,首先指出自由主義論政治信任,然後又提到社群主義的政治信任,最後提到審議民主論政治信任。不過,他隨即指出,審議民主論政治信任,雖然比前二者好,但是,有三個弊端:第一,未明白肯定政治信任是一種善?二,未說明審議的實質結果,也十分重要,勝於過程。三,政治信任需要德性配合。
作者認為二篇古典文獻可以對審議民主的政治信任觀,提出借鏡。
所以,作者總結
The conclusion is not that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theory must give way to some sort of return to the classics, but that contemporary democratic theory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an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political philosophy's criticisms and contributions.
這個摘述,下得很漂亮,也講得很模糊。
其實,政治信任是不是一種善,對於審議民主理論而言,是一個理論,就必須有核心概念與邏輯推演,而不能全包。否則,一個好的理論,想要全包所有的優點,這就只是政治宣傳,不是政治理論了。理論為了求一致性,就必須取捨,譬如以個人主義出發,保障個人權利,就很難顧及整體利益。顧及整體利益,必要時,得犧牲個人利益。如果,個人與整體兼顧,除非真的能找出一個綜合理論,否則,只是拿一些相互衝突的主張,合併在一起。
同樣的,審議民主,為什麼重視程序,而不願意重視審議的結果。因為,在理論上,從自主概念出發,人人審議,的理想程序,是一個政策合法性的來源。如果,制訂是一個不好的決策,因此推翻這個程序。因為,民主程序對了,就是選出個希特勒,也不能因此否定這個選舉的程序。這才是理論。
可是,作者竟然搬出兩篇古典文獻,說可以提供審議民主的參照。特別是,一篇是辯論的演說詞;一篇是對話。辯論的演說詞,CLEON與DIOTORUS那個人代表這個見解,如果是後者,應該只要光談後者即可。如果是兩者,則必須說明這裡的道理。而不是,任意找一篇古典文獻或是史實,然後說明,選舉結果是重要,選出好人,才能代表這個制度是好的。可是,這跟原來的民主程序,是不符合的。民主政治的程序定義,才不管選出來人的好壞。如果要管好壞,規定壞人不可被選出來,會整個破壞民主政治的立論基礎。
所以,我覺得這篇文章的荒謬處在於,怎麼會找出奇怪的兩篇文獻,然後說這些可以對審議民主提出建言。可是事實上,這些與審議民主的立論毫不相干,而且,也不符合審議民主的精神。
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文章,一方面是我想學的模式;另方面,如果我真的寫出這樣的文章,連我自己也不相信。因為,這種論證實在太有問題了。
這種以古鑑今的模式,我也很好奇妥當性,不過,學古典若想對當代有所建言,不都是這樣的模式。
我原本只想專心在古代,但是這種進入歷史,古典之學,對我而言,實在浩瀚,而且是看不見希望的。
自己在這種研究主題下,很沮喪,也沒有信心。面對複雜難懂的希臘文,以及歷史情境,我如何能夠處理,就算我一頭栽下去,也不知道如何可能成就。
因此,我決定還是走回當代,那麼眼前的政治觀察與實務瞭解,就成為我下判斷與尋找問題意識的地方。
這對我而言,好像是看見光亮的地方,至少我知道自己在作什麼,試圖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也比較有信心。自己可以提出一個比較像樣的解答,而不是,在參考一堆二手文獻後,還是不知道出路在哪裡?
不過,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我真有點傻眼了。
這篇文章,中規中矩的,也不算差,我也不是全懂。只是,立論的模式,實在有點奇怪。我實在很好奇,如何立論成功?
作者是在討論政治信任,首先指出自由主義論政治信任,然後又提到社群主義的政治信任,最後提到審議民主論政治信任。不過,他隨即指出,審議民主論政治信任,雖然比前二者好,但是,有三個弊端:第一,未明白肯定政治信任是一種善?二,未說明審議的實質結果,也十分重要,勝於過程。三,政治信任需要德性配合。
作者認為二篇古典文獻可以對審議民主的政治信任觀,提出借鏡。
所以,作者總結
The conclusion is not that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theory must give way to some sort of return to the classics, but that contemporary democratic theory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an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political philosophy's criticisms and contributions.
這個摘述,下得很漂亮,也講得很模糊。
其實,政治信任是不是一種善,對於審議民主理論而言,是一個理論,就必須有核心概念與邏輯推演,而不能全包。否則,一個好的理論,想要全包所有的優點,這就只是政治宣傳,不是政治理論了。理論為了求一致性,就必須取捨,譬如以個人主義出發,保障個人權利,就很難顧及整體利益。顧及整體利益,必要時,得犧牲個人利益。如果,個人與整體兼顧,除非真的能找出一個綜合理論,否則,只是拿一些相互衝突的主張,合併在一起。
同樣的,審議民主,為什麼重視程序,而不願意重視審議的結果。因為,在理論上,從自主概念出發,人人審議,的理想程序,是一個政策合法性的來源。如果,制訂是一個不好的決策,因此推翻這個程序。因為,民主程序對了,就是選出個希特勒,也不能因此否定這個選舉的程序。這才是理論。
可是,作者竟然搬出兩篇古典文獻,說可以提供審議民主的參照。特別是,一篇是辯論的演說詞;一篇是對話。辯論的演說詞,CLEON與DIOTORUS那個人代表這個見解,如果是後者,應該只要光談後者即可。如果是兩者,則必須說明這裡的道理。而不是,任意找一篇古典文獻或是史實,然後說明,選舉結果是重要,選出好人,才能代表這個制度是好的。可是,這跟原來的民主程序,是不符合的。民主政治的程序定義,才不管選出來人的好壞。如果要管好壞,規定壞人不可被選出來,會整個破壞民主政治的立論基礎。
所以,我覺得這篇文章的荒謬處在於,怎麼會找出奇怪的兩篇文獻,然後說這些可以對審議民主提出建言。可是事實上,這些與審議民主的立論毫不相干,而且,也不符合審議民主的精神。
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文章,一方面是我想學的模式;另方面,如果我真的寫出這樣的文章,連我自己也不相信。因為,這種論證實在太有問題了。
星期五, 7月 10, 2009
星期一, 6月 29, 2009
terse scentence
She makes three very cogent arguments.
The argument unfolds as follows.
Before we embark on our reinterpretation of this term, some preliminary remarks are in order.
The argument unfolds as follows.
Before we embark on our reinterpretation of this term, some preliminary remarks are in order.
星期日, 6月 28, 2009
星期四, 6月 25, 2009
Vocabulary
I think if I can know more words, I can read articles and books easier.
While preparing the GRE test, I do try to memorize many words. I think not giving up the habits.
While preparing the GRE test, I do try to memorize many words. I think not giving up the habits.
星期三, 6月 24, 2009
星期二, 6月 23, 2009
好難翻譯的句子
This is the generation of that great LEVIATHAN, or rather(to speak more reverently) of that Mortal God to which we owe, under the Immortal God, our peace and defence.
這就是偉大利維坦的誕生,或者用比較尊敬的說法,這是在真正不朽上帝之下,一個世俗的上帝,我們藉以獲得和平與防衛。
黎思復的中譯本,「這就是偉大的利維坦的誕生,----用更尊敬的方式來說,這就是活的上帝的誕生;我們在永生不朽的上帝之下所獲得的和平和安全的保障就是從它那裡得來的」。
這就是偉大利維坦的誕生,或者用比較尊敬的說法,這是在真正不朽上帝之下,一個世俗的上帝,我們藉以獲得和平與防衛。
黎思復的中譯本,「這就是偉大的利維坦的誕生,----用更尊敬的方式來說,這就是活的上帝的誕生;我們在永生不朽的上帝之下所獲得的和平和安全的保障就是從它那裡得來的」。
How to begin reading a book?
"What is the author's great question?
What was important? Asking yourselfe.
What question is the author trying to answer?
What is the question?
And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answer, because sometimes they do not always make their deepest or most fundamental questions altogether clear."
What was important? Asking yourselfe.
What question is the author trying to answer?
What is the question?
And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answer, because sometimes they do not always make their deepest or most fundamental questions altogether clear."
政治哲學中的創新
許多政治思想家都喜歡強調自己的學說的創新之處
如果把這些創新處整理出來,或許可以總整出一個政治思想發展的脈絡史
當然,這樣的問題是有些政治思想家沒有提到的創新,事實上,也可能會是創新。
他們沒有明說。
但是這種創新,有可能政治思想家沒有意會到自己的創新性,或者當然是要說些與前人不一樣的東西,又何必強調創新性呢?
但是,政治思想家強調自己的創新,一定有可觀之處,凸顯了與過去的差異,這也是作者希望讀者重視的地方
把這些重點描繪出來,可以看到在哪些方面,政治思想家有意識的凸顯
譬如 霍布斯認為政治科學自他開始,馬基維里自己比喻為哥倫布,托克維爾則是強調從平等的趨勢,來談政治新科學。
這些都是政治思想史上創新的有趣話題。
如果把這些創新處整理出來,或許可以總整出一個政治思想發展的脈絡史
當然,這樣的問題是有些政治思想家沒有提到的創新,事實上,也可能會是創新。
他們沒有明說。
但是這種創新,有可能政治思想家沒有意會到自己的創新性,或者當然是要說些與前人不一樣的東西,又何必強調創新性呢?
但是,政治思想家強調自己的創新,一定有可觀之處,凸顯了與過去的差異,這也是作者希望讀者重視的地方
把這些重點描繪出來,可以看到在哪些方面,政治思想家有意識的凸顯
譬如 霍布斯認為政治科學自他開始,馬基維里自己比喻為哥倫布,托克維爾則是強調從平等的趨勢,來談政治新科學。
這些都是政治思想史上創新的有趣話題。
星期一, 6月 22, 2009
執行力
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常常會因進度的停頓,而感到焦慮。
自己的生活,也很沒有紀律(discipline),而造成散漫,以及進度的落後。
我一直以為這是一種自由的作風,也相信不要逼自己太緊。
但最後,反而因為之前的鬆散,造成日後的困擾。
應該要讓自己有紀律,貫徹執行,也就是有執行力。
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與方向(短中期),逐步的去完成。這樣才不會 一直活在沮喪懊惱中。而能夠真正讓自己的活在自由當中。
我希望十二月畢業,就應該日子往前推,去算我目前應該完成的進度。除了這些以外,也需要將小孩子的進度考量進來,安排他們的生活,照表操課。這樣的生活,才不會渾渾噩噩,知道自己在作些什麼。
自己的生活,也很沒有紀律(discipline),而造成散漫,以及進度的落後。
我一直以為這是一種自由的作風,也相信不要逼自己太緊。
但最後,反而因為之前的鬆散,造成日後的困擾。
應該要讓自己有紀律,貫徹執行,也就是有執行力。
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與方向(短中期),逐步的去完成。這樣才不會 一直活在沮喪懊惱中。而能夠真正讓自己的活在自由當中。
我希望十二月畢業,就應該日子往前推,去算我目前應該完成的進度。除了這些以外,也需要將小孩子的進度考量進來,安排他們的生活,照表操課。這樣的生活,才不會渾渾噩噩,知道自己在作些什麼。
Us-China Relation: The domestic factors
Susan Shirk addressed about the domestic factors of US-China relation. She said that the Presidential interest is not the same as senators' interests, no matter in the same party or not.
The US and China are alike. They are large and don't want to follow others' rules.
For China, Taiwan is not their real concern, except Taiwan independent. The Chines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Japan.
Global trade doesn't guarantee the peace between nations, for the example of WWII.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the Americans to know the independence trade of China.
I know 90% of what she said in English, but however, I could write down the notes of the speech. I should practice it more.
The US and China are alike. They are large and don't want to follow others' rules.
For China, Taiwan is not their real concern, except Taiwan independent. The Chines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Japan.
Global trade doesn't guarantee the peace between nations, for the example of WWII.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the Americans to know the independence trade of China.
I know 90% of what she said in English, but however, I could write down the notes of the speech. I should practice it more.
星期六, 6月 20, 2009
Children's Education
Tonight I talked with my friends about our children's education. I have my ideal type of teaching my own children. However, I usually feel frustrated with the evaluation of school. I don't want to give much pressure to my children. I hope to give them freedom and fun childhood.
星期五, 6月 19, 2009
大師
日前參加一場談「五四」影響的演講。是一位大陸的教授來演講,
我原本對於他的文章,沒有太大意見。只是,大夥真的認真討論時,就顯得有些奇怪。
因為,他自己也強調,沒有什麼獨特的見解,只是綜合大家的看法,提出一些他個人的看法。
而且,為了應景,所以寫出這樣的文章。
更好玩的事,來了一位院士,我高中時,就把他的書當作聖經來看,反覆的看。是我的啟蒙同學給我看的書。當時,我是很信這位大師。
但這位大師,聽完這個大陸學者的發表後,就開始自顧自的講自己的書,強調這兩者使用的「語言」(discourse)不一樣。也就是大陸學者有大陸學者的語境脈絡,他有他的。他覺得大陸學者沒有懂他,所以他也無從對話起。他就開始講自己的文章。
可是,他的文章,強調天子制度被破壞之後,所有的穩定結構破壞了,所以,中國開始一味的破除所有舊的東西。(只有中國才會這樣與過去割裂。我也感到很好奇,日本不是嗎?脫亞入歐)或者是中國那時窮怕了,輸怕了。知道非這樣救亡圖存不可。事過九十年後,中國現在已經走出自己的道路。已經開始強調「中國特色的XXX」時,這種論調已經很少出現了。
甚至,民主道路,全世界都走西方那一套時,中國是少數能夠敢說不,而且也讓人懷疑有第二種可能性的國家。所以,我覺得當時「文化論」的方式,來探討「五四」其實,有些偏激。
這位大陸學者談到要用「社會史」,最後提到,當時有許多名人,包括毛澤東,可以親自去實踐。最後,影響了整了中國。當然,從實然面的角度,最後存在決定意識。勝者決定了故事怎麼寫。有趣的事,當這位講者說自己的微言大意在於強調「政治參與」的重要性,才能開創像當年毛澤東等人的鄉村試驗,改革社會。現在沒有政治參與,所以,社會問題無法解決。結果,這位大師說,有什麼「大義」嗎?後來講者,只好說沒有。
我平常聽演講,總是覺得多少有些趣味。這場演講,是我覺得頗為荒唐奇怪的演講,是講者與大師互動的結果吧!
我不知道在場的人是否會感到尷尬。到底大家在談些什麼呢?這時就真得有清談誤國的感覺了。不知道對當代的意義。而且大家都在揣測過去的發展,而對於過去發展又沒有定論。
我想這是許多人接觸思想時的感覺吧!
我原本對於他的文章,沒有太大意見。只是,大夥真的認真討論時,就顯得有些奇怪。
因為,他自己也強調,沒有什麼獨特的見解,只是綜合大家的看法,提出一些他個人的看法。
而且,為了應景,所以寫出這樣的文章。
更好玩的事,來了一位院士,我高中時,就把他的書當作聖經來看,反覆的看。是我的啟蒙同學給我看的書。當時,我是很信這位大師。
但這位大師,聽完這個大陸學者的發表後,就開始自顧自的講自己的書,強調這兩者使用的「語言」(discourse)不一樣。也就是大陸學者有大陸學者的語境脈絡,他有他的。他覺得大陸學者沒有懂他,所以他也無從對話起。他就開始講自己的文章。
可是,他的文章,強調天子制度被破壞之後,所有的穩定結構破壞了,所以,中國開始一味的破除所有舊的東西。(只有中國才會這樣與過去割裂。我也感到很好奇,日本不是嗎?脫亞入歐)或者是中國那時窮怕了,輸怕了。知道非這樣救亡圖存不可。事過九十年後,中國現在已經走出自己的道路。已經開始強調「中國特色的XXX」時,這種論調已經很少出現了。
甚至,民主道路,全世界都走西方那一套時,中國是少數能夠敢說不,而且也讓人懷疑有第二種可能性的國家。所以,我覺得當時「文化論」的方式,來探討「五四」其實,有些偏激。
這位大陸學者談到要用「社會史」,最後提到,當時有許多名人,包括毛澤東,可以親自去實踐。最後,影響了整了中國。當然,從實然面的角度,最後存在決定意識。勝者決定了故事怎麼寫。有趣的事,當這位講者說自己的微言大意在於強調「政治參與」的重要性,才能開創像當年毛澤東等人的鄉村試驗,改革社會。現在沒有政治參與,所以,社會問題無法解決。結果,這位大師說,有什麼「大義」嗎?後來講者,只好說沒有。
我平常聽演講,總是覺得多少有些趣味。這場演講,是我覺得頗為荒唐奇怪的演講,是講者與大師互動的結果吧!
我不知道在場的人是否會感到尷尬。到底大家在談些什麼呢?這時就真得有清談誤國的感覺了。不知道對當代的意義。而且大家都在揣測過去的發展,而對於過去發展又沒有定論。
我想這是許多人接觸思想時的感覺吧!
A New Plan
I often thought about writing a paper in English. However, I never did it except in Yale. I believe that I can do it. If everyday I can write down some sentences or couple paragraphs, I can do it without doubt.
First of all, don't compare to others. Before the deadline of my doctoral study, I am anxious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finishing my thesis.
Second, I pay less than enough time to my study, but even lesser to my son's. Last night, He told me that he's afraid to get very bad grade in English. Alas, I couldn't accept it. I taught Children English before, and I brought him to America for almost a year. Now the basic test of English in school become a trouble for him. I taught him last night and got a little crazy in teaching him his easy English book. Spell "one", "two".....My wife and I don't want to give him pressure, as a result he becomes hwho he is today.
First of all, don't compare to others. Before the deadline of my doctoral study, I am anxious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finishing my thesis.
Second, I pay less than enough time to my study, but even lesser to my son's. Last night, He told me that he's afraid to get very bad grade in English. Alas, I couldn't accept it. I taught Children English before, and I brought him to America for almost a year. Now the basic test of English in school become a trouble for him. I taught him last night and got a little crazy in teaching him his easy English book. Spell "one", "two".....My wife and I don't want to give him pressure, as a result he becomes hwho he is today.
星期二, 6月 16, 2009
再訪修昔底德
最近又回到修昔底德。這本來是我的論文題目。後來,先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切入,就這樣出走了一年多,現在又回到修昔底德。
又是從施特勞斯對修昔底德的理解著手。幾年前,我就寫過這個角度的文章,現在再重新回來,我真有點嚇到了。我還是看不懂。當然,有部分內容我理解了,可是就是還是有些地方,我不知道施特勞斯的用意。
對我而言,他是個燈塔,可是,當我不知道這個巨大燈塔,所指為何時?我有點困惑了。他說的對嗎?還是,他不再是我的燈塔了?
應該不用急著作這樣的判斷,我重新再回來閱讀,藉由妥善的文本,我相信,我可以重新征服修昔底德的戰爭史。
沈住氣!
加油了!
又是從施特勞斯對修昔底德的理解著手。幾年前,我就寫過這個角度的文章,現在再重新回來,我真有點嚇到了。我還是看不懂。當然,有部分內容我理解了,可是就是還是有些地方,我不知道施特勞斯的用意。
對我而言,他是個燈塔,可是,當我不知道這個巨大燈塔,所指為何時?我有點困惑了。他說的對嗎?還是,他不再是我的燈塔了?
應該不用急著作這樣的判斷,我重新再回來閱讀,藉由妥善的文本,我相信,我可以重新征服修昔底德的戰爭史。
沈住氣!
加油了!
星期三, 6月 10, 2009
一百天
明天是父親過世的第一百天。
以前知道,生老病死,也知道總有這一天。可是,真正事到臨頭, 才知道還是不甘心,還是不捨得。
有時在想事情的時候,就會接連到與父親在一起的場景, 有時是他最後病痛的模樣,有時是一些兒時的零星記憶。
從我比較有記憶的印象,父親是一個慈父, 只是在犯比較嚴重錯誤時,父親處罰的比較嚴厲。 平時管教的是我的母親。印象中,我在小學六年級左右, 被罵了一次「敗家子」,大概這是我一生中, 被父親責罵最嚴重的一次。其他時刻,大多是父親的溺愛了。
我爸爸喜歡打牌,而我也喜歡打牌。他們常在路邊,就聚在一起「 打百分」(有點類似橋牌),每次看父親在打牌,我都十分技癢, 總是希望父親會有點小事,我就可以上場代打。父親還會打梭哈, 有時半夜跑去打牌,輸了許多,媽媽一大早就發脾氣。所以, 我小時候也好賭,除了打牌,打水果盤,都喜歡賭一下。 只是膽子比較小,也沒有什麼錢。漸漸大了,就不是很喜歡賭了。 父親以前不喜歡打麻將,覺得麻將一定要打四圈,八圈的, 不能隨時散,但是,後來年紀更大了,沒有人玩百分, 他也就學麻將,喜歡跟鄰居打,甚至常常打電腦麻將。
我父親是一個不太喜歡出門的人,我們家很少出遊,印象中, 有一次去溪頭,父親好像還是提早回去。說是要顧家, 總是害怕家裡發生什麼事之類。
我們家做早餐店,中式早餐,所以豆漿,包子,饅頭,燒餅, 樣樣自己來。這真是很恐怖的生活,從早到晚,幾乎沒有的休息。 我們有時插花幫一下,大部分的時候,我父親就是放任我們自由, 看電視,出去玩。偶而,幫忙賣一下。他也很少要求我們。而且, 一直到我大學的時候,他還是每天給我個兩百元,當作零用錢。 這些錢就是他的辛苦錢。而且,他對錢,也不是很在乎, 不太會理財,辛苦了一輩子,還是為錢所困。
不過,雖然如此,父親也沒有覺得我們的生活是不好的。 他在走之前,他跟我說,我們這樣過得也還算不錯。雖然, 我三十好幾,還沒有一個正職的工作,父親除了有些擔心外, 也沒有多說些什麼。也有親戚,替父親難過,沒有好好享福。其實, 我沒有看得這麼嚴重,就像當年,我們小時候的生活, 雖然也不怎麼樣,沒有廁所,沒有蓮蓬頭,但是,大家在一起, 就覺得很快樂。所以,我覺得爸爸也是這樣想, 到也不一定要山珍海味,出國旅遊。我覺得父親應該覺得還不錯了。
當然,我有一點遺憾,就是沒有跟父親一起去大陸一趟。聽姊姊說, 父親去大陸時,整個人非常興奮,像變個人似的。我真的很遺憾。 我曾經邀他去老家安徽一趟,他起初答應了, 後來又說只去七天沒意思,要去三個月。後來就不了了之。可是, 那時候,要真的去這樣一趟。我想說不定, 父親的病會晚發個半年一年,他說不定覺得很愉快,很多好玩的事。 會更有活力。
我父親長的很帥,濃眉大眼,我沒有遺傳到。只是父親穿著很隨便, 內衣常常是破的,到處跑。這我到學到了,連我兒子也有幾分味道。
父親敦厚老實,不擅言詞。我覺得這是我的本性, 只是我又外加了媽媽的說話模式。不過,我覺得自己本質上, 是跟父親相同的。只是,我父親脾氣很拗,有時很難勸。這一點, 我跟他也不一樣,我看了他這樣吃了許多虧,記取教訓, 我變得很容易改變。
曾經以為,想念一個人,就是把他的精神活出來。我想念我的父親, 我也永遠以他為榮。他還曾獲得「新好男人」獎,這也蠻神奇的。 因為,他基本上是舊時代的人。但是,我們家是爸爸做飯, 因為後來他沒有再做生意了。許多家事他在做,雖然, 不是完全的適應,像我這樣習慣了。但是,父親的菜, 尤其是滷牛肉牛肚,家常麵,炒飯,四川泡菜,酸薑豆,又油又鹹, 但是很下飯,我再也吃不到,有這麼好吃的了。
他做的蛋餅,蔥油餅,韮菜盒,燒餅,酥餅,也是讓人懷念。 曾經陳宏上菜,要幫他錄影介紹。我父親拒絕了。因為, 家裡不好看。
他有時就是這樣的變扭。
小時候,最大的娛樂就是看電影,西門町吃飯,來回都是計程車。 反而大了,電影沒看過幾次。我父親還帶我們去電動玩具間, 他在玩賭的,我們在打飛機。這種教育, 他說是叫做讓我都嘗試一下,只要不要沈迷。免得因為好奇心, 反而沈迷下去。
我國中一年級時,我父親說,如果考全班第一,就買個電腦給我, 結果,我考了第一名,他借錢買了電腦給我。 我十九歲那年的生日禮物是車子一台。結果,車子貸款還了十年。 呵呵。基本上,我覺得是溺愛。回到家裡,只要躺在沙發以上, 就有飯吃。很少要做些什麼事。
我父親看到我小兒子打我,還會對我兒子兇。 他捨不得我這作兒子的。他覺得我對小孩溺愛,我是學他的吧!
--
由 Andy 於 6/10/2009 02:55:00 下午 張貼在 Andy的學習分享
以前知道,生老病死,也知道總有這一天。可是,真正事到臨頭,
有時在想事情的時候,就會接連到與父親在一起的場景,
從我比較有記憶的印象,父親是一個慈父,
我爸爸喜歡打牌,而我也喜歡打牌。他們常在路邊,就聚在一起「
我父親是一個不太喜歡出門的人,我們家很少出遊,印象中,
我們家做早餐店,中式早餐,所以豆漿,包子,饅頭,燒餅,
不過,雖然如此,父親也沒有覺得我們的生活是不好的。
當然,我有一點遺憾,就是沒有跟父親一起去大陸一趟。聽姊姊說,
我父親長的很帥,濃眉大眼,我沒有遺傳到。只是父親穿著很隨便,
父親敦厚老實,不擅言詞。我覺得這是我的本性,
曾經以為,想念一個人,就是把他的精神活出來。我想念我的父親,
他做的蛋餅,蔥油餅,韮菜盒,燒餅,酥餅,也是讓人懷念。
他有時就是這樣的變扭。
小時候,最大的娛樂就是看電影,西門町吃飯,來回都是計程車。
我國中一年級時,我父親說,如果考全班第一,就買個電腦給我,
我父親看到我小兒子打我,還會對我兒子兇。
--
由 Andy 於 6/10/2009 02:55:00 下午 張貼在 Andy的學習分享
星期三, 5月 27, 2009
作研究
昨晚,簡介千里馬計畫與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的經驗。
在插科打渾的笑鬧中,我覺得還是要練習笑而不謔,就是利用一些幽默的口吻,但也不是「耍白癡」,這是我要注意的。我把這種風格,影響到我的大兒子,變得他愛搞笑,卻常失了分寸。這是我要注意的地方。而且漏掉了其中一段我認為有趣的面試經驗,應該在PPT檔中,列個標題,這樣可以提醒我自己去發揮。
而參加的場合主要是同學間的論文發表練習。上次,有老師提到幾個觀念,以及在這場的發表中,讓我反覆思考上次提到的一些概念,我覺得頗有收穫:
第一,作研究,是跟這研究社群人的對話,所以,首先釐清自己的問題意識在整個理論光譜中得地位,找尋相關的二手文獻。而不是「盲泳」,會看不完的。
第二,區分一個問題意識是「MACRO,MICRO」,然後,「自變項,依變項」,成為四X四的方格。看看自己的問題意識,在哪個位置。其中,MACRO的問題,比較沒有辦法「驗證」,透過一些總體層次的資料來推測,解釋。
在插科打渾的笑鬧中,我覺得還是要練習笑而不謔,就是利用一些幽默的口吻,但也不是「耍白癡」,這是我要注意的。我把這種風格,影響到我的大兒子,變得他愛搞笑,卻常失了分寸。這是我要注意的地方。而且漏掉了其中一段我認為有趣的面試經驗,應該在PPT檔中,列個標題,這樣可以提醒我自己去發揮。
而參加的場合主要是同學間的論文發表練習。上次,有老師提到幾個觀念,以及在這場的發表中,讓我反覆思考上次提到的一些概念,我覺得頗有收穫:
第一,作研究,是跟這研究社群人的對話,所以,首先釐清自己的問題意識在整個理論光譜中得地位,找尋相關的二手文獻。而不是「盲泳」,會看不完的。
第二,區分一個問題意識是「MACRO,MICRO」,然後,「自變項,依變項」,成為四X四的方格。看看自己的問題意識,在哪個位置。其中,MACRO的問題,比較沒有辦法「驗證」,透過一些總體層次的資料來推測,解釋。
丹麥的社會福利
日前聽了一位丹麥學者,Peter Abrahamson的演講,有關丹麥社會福利面臨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
令人驚訝的,丹麥經此衝擊,失業率只有2.5%,原來的失業率只有1.7%。這跟我的理解,這些社會福利高的國家,應該失業率很高,有很大的差異。我向他提問,為何人們願意去工作,而非享受失業救濟。他說:首先,失業救濟制度,過去最長九年,現在改為四年,而且可以立刻獲得現金。但是,金額比最低工資還低,亦即,無法維持一個正常的生活。其次,人們在工作中才能獲得社會地位與聯繫。第三,社福機關有很大的「控制力」,包括要這些人定期報到,也要去找工作,否則失業金將被取消。所以,人們願意去工作。
另外,他提到,人們繳納稅金占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社福支持佔GDP的百分之三十,他也強調政府部門對私人的介入,提供各項福利。我很好奇,難道不擔心「政府失靈」或「政府無效率」的問題。他提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為什麼不應該將北歐模式(The Scandinavian model of welfare)照章全收。因為這要有前提的。北歐國家百年來,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介入戰爭外,基本上是和平生活,而且沒有威權統治過,所以,人們對政府有信任感(TRUST),人們而且知道每分錢的用途,都是透明的。所以,願意將錢交給政府來處理。台灣如果想要好的社福制度,同樣需要人們的稅金,可是人們繳納的稅的前提,就是對政府的信任,才會願意誠實繳納。
這位丹麥學者,曾在中南美洲,美國,日本任職,訪問,現為韓國的社福系主任,著作刊登在世界各國的雜誌上,我覺得真是世界性學者,可以到世界各國獲得第一手的資訊。而他的國家在這塊領域,領先全世界,所以,全世界的人們想聽聽他們的經驗。這是他們的優勢,這種生活也令人欽獻。此外,他自己攜帶相機,也要求與主辦人,聽眾合照。這也讓我頗意外,我以為西方人不會強調這一種。或許他是入境隨俗吧!
令人驚訝的,丹麥經此衝擊,失業率只有2.5%,原來的失業率只有1.7%。這跟我的理解,這些社會福利高的國家,應該失業率很高,有很大的差異。我向他提問,為何人們願意去工作,而非享受失業救濟。他說:首先,失業救濟制度,過去最長九年,現在改為四年,而且可以立刻獲得現金。但是,金額比最低工資還低,亦即,無法維持一個正常的生活。其次,人們在工作中才能獲得社會地位與聯繫。第三,社福機關有很大的「控制力」,包括要這些人定期報到,也要去找工作,否則失業金將被取消。所以,人們願意去工作。
另外,他提到,人們繳納稅金占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社福支持佔GDP的百分之三十,他也強調政府部門對私人的介入,提供各項福利。我很好奇,難道不擔心「政府失靈」或「政府無效率」的問題。他提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為什麼不應該將北歐模式(The Scandinavian model of welfare)照章全收。因為這要有前提的。北歐國家百年來,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介入戰爭外,基本上是和平生活,而且沒有威權統治過,所以,人們對政府有信任感(TRUST),人們而且知道每分錢的用途,都是透明的。所以,願意將錢交給政府來處理。台灣如果想要好的社福制度,同樣需要人們的稅金,可是人們繳納的稅的前提,就是對政府的信任,才會願意誠實繳納。
這位丹麥學者,曾在中南美洲,美國,日本任職,訪問,現為韓國的社福系主任,著作刊登在世界各國的雜誌上,我覺得真是世界性學者,可以到世界各國獲得第一手的資訊。而他的國家在這塊領域,領先全世界,所以,全世界的人們想聽聽他們的經驗。這是他們的優勢,這種生活也令人欽獻。此外,他自己攜帶相機,也要求與主辦人,聽眾合照。這也讓我頗意外,我以為西方人不會強調這一種。或許他是入境隨俗吧!
星期一, 5月 18, 2009
課堂討論與剪報
今日在上課之後聆聽同學們的分享
同學反應,很喜歡課堂的討論,刺激他們思考問題,這是以前課程所沒有的。
另外,有同學表示,喜歡在討論第三波民主化時,閱讀以前的剪報,會讓他們很有時代的感覺。
我想在課堂討論,以後除了針對章節內容之外,也希望多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去思考,聽聽他們的意見。我覺得學習的趣味,應該來自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老師在灌輸知識,因為,「灌輸」只要自己閱讀就可以了。可是啟發他們對問題的興趣,然後,提供一個厲害的作者,讓他們知道,曾有個厲害的人,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
而剪報的部分,我應該多加強這一方面的歷史資訊,我自己以前不太喜歡閱讀這方面的訊息,因為當時政治立場的問題,最後甚至走入了政治哲學。不過,我想要讓這門課有趣,就必須要在台灣民主轉型的歷史上,多下些功夫。
這次上「第三波」課程,因為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嘗試,所以起初不是覺得很上手。不過,在最後同學的回饋中,我覺得同學的反應還是不錯的。只是,我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第一,台灣民主歷史轉型的史實,這方面我應該多加強。
第二,找出可以討論的子題,讓同學們發揮。
同學反應,很喜歡課堂的討論,刺激他們思考問題,這是以前課程所沒有的。
另外,有同學表示,喜歡在討論第三波民主化時,閱讀以前的剪報,會讓他們很有時代的感覺。
我想在課堂討論,以後除了針對章節內容之外,也希望多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去思考,聽聽他們的意見。我覺得學習的趣味,應該來自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老師在灌輸知識,因為,「灌輸」只要自己閱讀就可以了。可是啟發他們對問題的興趣,然後,提供一個厲害的作者,讓他們知道,曾有個厲害的人,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
而剪報的部分,我應該多加強這一方面的歷史資訊,我自己以前不太喜歡閱讀這方面的訊息,因為當時政治立場的問題,最後甚至走入了政治哲學。不過,我想要讓這門課有趣,就必須要在台灣民主轉型的歷史上,多下些功夫。
這次上「第三波」課程,因為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嘗試,所以起初不是覺得很上手。不過,在最後同學的回饋中,我覺得同學的反應還是不錯的。只是,我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第一,台灣民主歷史轉型的史實,這方面我應該多加強。
第二,找出可以討論的子題,讓同學們發揮。
星期三, 5月 13, 2009
How to survive your professors
上週五去聽一位澳洲大學政治系主任的演講,在講研究生活。
他主要分享他的失敗經驗,藉此告訴我們哪些該注意的地方。
他提到求學像是一種「志業」vocation,而不是職業而已。
重點:
一,可以多學習寫作的風格,藉由閱讀小說等。
二,將來應該把面向放大,而不是僅限於一種途徑。
三,希望將來能對於修辭與領導的部分,做探討。
(本篇本來打了很多,結果不小心按錯鍵,全不見了。所以,不太想再仔細寫了)
他主要分享他的失敗經驗,藉此告訴我們哪些該注意的地方。
他提到求學像是一種「志業」vocation,而不是職業而已。
重點:
一,可以多學習寫作的風格,藉由閱讀小說等。
二,將來應該把面向放大,而不是僅限於一種途徑。
三,希望將來能對於修辭與領導的部分,做探討。
(本篇本來打了很多,結果不小心按錯鍵,全不見了。所以,不太想再仔細寫了)
星期二, 5月 12, 2009
從心所欲
今天在路上看到證嚴法師的一句話:「不要隨心所欲,而要從心隨時教育」。
在孔子的修養中,從心所欲,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但一般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修養好,可以隨心所欲,結果造成行為不節制。而從心隨時教育,則是警惕我們自己,特別是從本心出發來教育。時時反省,這樣才能有節制的行為。
以前在一個飲料罐上看到介紹「熟能生巧」的成語,射箭手的神準與賣油老翁的的技巧,其實都是「熟能生巧」,並沒有什麼特別難的大道理。我想寫文章也是一樣,當我們在寫論文時,總是覺得自己很難處理這麼多複雜的文獻,其實「熟能生巧」,不是立下什麼大作,僅就中規中矩的學術論文而言,其實,說穿了就是「熟能生巧」。當然,傳世大作,則除了努力,還要有天分,這就不是一般可以達到的。
在孔子的修養中,從心所欲,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但一般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修養好,可以隨心所欲,結果造成行為不節制。而從心隨時教育,則是警惕我們自己,特別是從本心出發來教育。時時反省,這樣才能有節制的行為。
以前在一個飲料罐上看到介紹「熟能生巧」的成語,射箭手的神準與賣油老翁的的技巧,其實都是「熟能生巧」,並沒有什麼特別難的大道理。我想寫文章也是一樣,當我們在寫論文時,總是覺得自己很難處理這麼多複雜的文獻,其實「熟能生巧」,不是立下什麼大作,僅就中規中矩的學術論文而言,其實,說穿了就是「熟能生巧」。當然,傳世大作,則除了努力,還要有天分,這就不是一般可以達到的。
星期一, 5月 11, 2009
南北韓與兩岸關係
今晚與一位韓國學者吃飯,席間談到一些有趣的觀點,是我過去所未知的。
一,南韓人民都希望統一,縱使年輕世代比較認為統一不是首要目標。
二,南韓人民對於戰爭,餘悸猶存,據說韓戰死了兩百萬人。
三,南北韓問題談不好,關鍵在於北韓的核武。因為鄰近的大國,不會願意統一的韓國擁有核武。
四,南韓在軍事預算的花費上,佔國家總體預算的約百分之三十,開銷頗大。
五,他很關心台灣與中共的交流,如何面臨經濟交往,政治衝突的問題。他一直在詢問台灣有任何對應策略嗎?
六,他提出兩岸交流的成功,可以成為南北韓的借鏡。縱使是客套話,不過,南北韓確實民間幾無接觸。
一,南韓人民都希望統一,縱使年輕世代比較認為統一不是首要目標。
二,南韓人民對於戰爭,餘悸猶存,據說韓戰死了兩百萬人。
三,南北韓問題談不好,關鍵在於北韓的核武。因為鄰近的大國,不會願意統一的韓國擁有核武。
四,南韓在軍事預算的花費上,佔國家總體預算的約百分之三十,開銷頗大。
五,他很關心台灣與中共的交流,如何面臨經濟交往,政治衝突的問題。他一直在詢問台灣有任何對應策略嗎?
六,他提出兩岸交流的成功,可以成為南北韓的借鏡。縱使是客套話,不過,南北韓確實民間幾無接觸。
星期四, 4月 30, 2009
Literature Review
Tonight I went to a workshop. Two classmates presented their papers and two reviewers, one of which is a teacher.
He emphasizes:
First, clear question
Second, analysis level
Third, definition
Fourth, position.
當我們清楚了問題意識,知道這個問題在整個學術脈絡中的位置,就此位置進行文獻瀏覽。
然後,確定清楚自變項,應變項;微觀,巨觀層次的四分格。
這樣就可以論文寫作清楚。
所以,我的論文的問題意識:
修辭與民主政治的關係。
這是一個巨觀層次的問題,我的自變項是修辭,依變項是民主。
我在考察什麼樣的修辭;如何看待民主。
He emphasizes:
First, clear question
Second, analysis level
Third, definition
Fourth, position.
當我們清楚了問題意識,知道這個問題在整個學術脈絡中的位置,就此位置進行文獻瀏覽。
然後,確定清楚自變項,應變項;微觀,巨觀層次的四分格。
這樣就可以論文寫作清楚。
所以,我的論文的問題意識:
修辭與民主政治的關係。
這是一個巨觀層次的問題,我的自變項是修辭,依變項是民主。
我在考察什麼樣的修辭;如何看待民主。
星期三, 4月 29, 2009
Research Postgraduate Conference, Hong Kong University
On April 25, I attended a conference in Hong Kong University. In the beginning, I knew the information of it, I found it queer for on article needed but post only. The presenter uses the post to show its ideas with illustration and tablets. Everyone has 5 minutes which I thought it too short to have a real talk.
But while I heard others present and my turn, I found 5-minutes is not so short. It's long enough to present a main idea and describe your question and findings. To conclude, I like the style and enjoyed the conference for meeting new friends and visiting Hong Kong by the chance.
星期四, 4月 02, 2009
劉必榮的《國際觀的第一本書》
劉必榮教授以談判聞名,同時也是幾個國際新聞節目的解說者。
本書以非常流利的文筆,深入淺出的介紹國際現勢,以及觀察國際情勢的架構。
該書首先從大國崛起的角度出發,掌握大國政治的面貌,也就是先將整個政治情勢,從現實主義的角度鋪陳,然後再擴展到其它部分,包括能源,糧食,經濟,區域組織等等。
本書不僅對於區域政治衝突有簡明的介紹,而且範圍即廣;另方面也融入了觀察架構,使的本書不僅可以作為補充資訊,也可以作為思考架構。
大部頭的教科書固然可以展現學者的功力,可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讀物,往往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我覺得這確實是一本非常易讀上手的好書。
本書以非常流利的文筆,深入淺出的介紹國際現勢,以及觀察國際情勢的架構。
該書首先從大國崛起的角度出發,掌握大國政治的面貌,也就是先將整個政治情勢,從現實主義的角度鋪陳,然後再擴展到其它部分,包括能源,糧食,經濟,區域組織等等。
本書不僅對於區域政治衝突有簡明的介紹,而且範圍即廣;另方面也融入了觀察架構,使的本書不僅可以作為補充資訊,也可以作為思考架構。
大部頭的教科書固然可以展現學者的功力,可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讀物,往往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我覺得這確實是一本非常易讀上手的好書。
星期二, 3月 31, 2009
經師與人師
從事教學工作是我的志業,希望透過課堂中課業的傳授,將知識、生活經驗與心得,傳給願意聆聽的人。
曾經相信,教學也是一種買賣,學生交錢,老師販售知識。因此,老師不能隨便教,因為現在學費越來越貴,多少學生的父母辛苦賺錢,就是希望老師好好教育他們的子女。我也以此警惕自己。因為,我曾經在高中時,就有這樣深刻的體認,那時,學校課程浪費我的時間,我真想離開學校,去做我該做的事。(那時父親因為摔跤開刀,家裡生意忙得不可開交。千趕萬趕到了學校,學校軍訓課竟是放電影,令我錯愕。)
不過,最近對於這種知識販賣的理論又有新的想法。
如果教學的理想,真的只是知識販賣,那麼老師就很可能就會稱斤論兩,選擇一個投入與報酬的平衡點,而不會全心投入。那是學生的損失,也是老師的損失。而且,縱使企業也有「企業責任」的概念,我想,教學就不會只是知識的販售。天下之大,有人願意坐在台下聆聽,暫時勉強聽我們說話,我想這是一種緣分。值得好好珍惜。也正因為我自己曾經受過這樣的感動,課堂中老師的話,常常影響我的作為。所以,我相信這種說服的力量。這輩子沒有作過什麼好事,很希望在課堂中,能作些有益的事。(我在醫院中,就非常羨慕醫生與護士,他們則是常可以幫助人的人。而且,有時,他們也犧牲了自己。)
因此,我覺得教學的理想,因該還是人師,因為把握這種緣分,全心投入,學生們相信的不只是知識、語言而已,而是真實的人格。亞里斯多德在《論修辭》中,就提到說服,除了注重聽者的情緒;說話的內容;還有說話者的品格。我想後者確實是說服力的來源。我自己也不是有德之人,不過,真的希望能朝這個方向去作。
曾經相信,教學也是一種買賣,學生交錢,老師販售知識。因此,老師不能隨便教,因為現在學費越來越貴,多少學生的父母辛苦賺錢,就是希望老師好好教育他們的子女。我也以此警惕自己。因為,我曾經在高中時,就有這樣深刻的體認,那時,學校課程浪費我的時間,我真想離開學校,去做我該做的事。(那時父親因為摔跤開刀,家裡生意忙得不可開交。千趕萬趕到了學校,學校軍訓課竟是放電影,令我錯愕。)
不過,最近對於這種知識販賣的理論又有新的想法。
如果教學的理想,真的只是知識販賣,那麼老師就很可能就會稱斤論兩,選擇一個投入與報酬的平衡點,而不會全心投入。那是學生的損失,也是老師的損失。而且,縱使企業也有「企業責任」的概念,我想,教學就不會只是知識的販售。天下之大,有人願意坐在台下聆聽,暫時勉強聽我們說話,我想這是一種緣分。值得好好珍惜。也正因為我自己曾經受過這樣的感動,課堂中老師的話,常常影響我的作為。所以,我相信這種說服的力量。這輩子沒有作過什麼好事,很希望在課堂中,能作些有益的事。(我在醫院中,就非常羨慕醫生與護士,他們則是常可以幫助人的人。而且,有時,他們也犧牲了自己。)
因此,我覺得教學的理想,因該還是人師,因為把握這種緣分,全心投入,學生們相信的不只是知識、語言而已,而是真實的人格。亞里斯多德在《論修辭》中,就提到說服,除了注重聽者的情緒;說話的內容;還有說話者的品格。我想後者確實是說服力的來源。我自己也不是有德之人,不過,真的希望能朝這個方向去作。
星期三, 3月 25, 2009
我的父親(三)
以前有一個綜藝節目,好像是張小燕主持的,週末派。在節目中有一個招牌動作,「清涼有勁週末派,YA!」身體向右上方傾斜,手順勢往上升,手指成V字形,口裡喊YA!這是當時還算蠻流行的搞笑動作。
我父親不是一個喜歡搞笑的人,因此,這張模仿綜藝秀動作的照片一直記在我心裡。
印象中,那是一個很無聊的週末,我們一家人很難得的,一同去中正紀念堂走走。一般因為父母做生意繁忙,要準備隔日賣早餐的東西。我和姊姊也常有考試要準備,要去補習之類的,很少全家出遊。除了,小學時期,常常會去西門町看電影,後來隨著電影票越來越貴,我們這項奢侈的全家活動,漸漸也沒有了。
From 我的父親(二) |
那時候,我和姊姊正是青春期,開始意識到外觀,但兩人都是肥肥胖胖的,非常的醜。所以,對於照相也不是很有興趣。但因為很無聊,能全家一起走走,也是非常難得,所以縱使意興闌珊,但是也還是勉強一起去。
我父親為了鼓舞我們,帶動氣氛,有了這一張難得的搞笑動作。
每次我看到我的孩子氣餒時,灰心時,我就會想到這張照片,稍微搞笑一下,鼓舞他們!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chuanweihu/fexpcC#
星期一, 3月 23, 2009
我的老師 Pia
那一年我十七、八歲,Pia是三十一歲。
Pia是一位德國人,十八歲就離開家,四處旅行。她會說德文、西班牙文、英文、中文等許多語言。她有一位台灣籍的水手男友,因為時常出海,所以,她在台灣時,常常一個人。住在一個三合院的大房子中的一間,房舍很破爛,因為那房子不久後就要拆掉,成為公園的一部份。所以房東也不願意再整修,Pia就這樣住在裡面。可是,在簡陋中,她簡單的二手家具擺設,也還有一種異國風味。這個三合院,也有個院子,在台北算是很少見的形式,除了豪宅外。所以,曾經有一次她有許多朋友來,大家在院子中間生了火,圍繞著火堆在聊天。之中大都是外國人,有一位台灣女孩,當時還算是小有名氣的劇作家,長期待在歐洲,我在報上看過她的文章(以東歐特派記者名義撰文之類的)。
我們家開中式早餐店,Pia來我們家吃早餐,我媽媽詢問她是否願意教小孩英文。因為,我媽媽很年輕,她以為「小孩」是5、6歲,就答應了。起初,我姊姊和我一起上課,後來我姊姊高三準備聯考,就剩下我一個人去。每週一次。因為,她是我們的家教老師,所以她來我們家吃早餐時,我媽媽就會說請老師免費吃。Pia也因此就立刻說,她的教學免費。就這樣,我每個週末晚上,就去她家用英文跟她聊天,開啟我人生中一個異國風味的想像空間。
她很有六十年代的嬉皮風,四處流浪,困窘時,就街頭賣藝,睡在路邊。她會談中提琴,在台灣時,則跟一個老芋仔學拉胡琴。這個老芋仔脾氣很壞,也愛喝酒,雖然我是小芋仔,但是我也不太敢跟他接近。Pia非常喜歡這個老師,我也就被迫與他交談。Pia還在學推手,這是她很認真學習的,幾乎每天去。對於她而言,她就是作自己有興趣的事,然後非常專注的去作,從中獲得樂趣。對於十八歲的我,當時面對聯考的壓力,要準備許多考試科目,她的生活與想法深深吸引著我,可是我能夠說考試很無聊,就不要作嗎?我說想要旅行,她說就去啊!她十八歲就離開家了,我十八歲還是離不開家的大男生。我真正離開家,一個人在國外生活,一直到等我三十多歲的時候。她許多觀念挑戰了我原有的想法,不過,我也試圖想建構一套我的價值觀跟她作抗衡。那時,另一個引領我的,是學校的國學社,國學社老師辛意雲文本談的少,更多的是談文化,談生活,我從中汲取我能和Pia價值觀相抗衡的想法。縱使如此,Pia的嬉皮精神,讓我非常著迷。
有一次,在上課時,無意中看到她的舊照片。其中一張是她二十歲時撩開上衣的裸照。我很尷尬的避開不看,「非禮無視」。Pia卻大大方方的開始講起了這張照片的故事。當時,她旅行西班牙時,跟一些酒家女住在一起。她們聊天時,提到Pia不敢脫,Pia就說誰不敢,將衣服脫開,然後那時候的鴇母就幫她照了下來,讓她留作紀念。十八歲的我,還未曾交過女朋友,傳統的價值觀還很重,就這樣突然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一個在她英文解釋,我又半懂非懂的理解下,想像這個世界。
我們一般是上課兩個小時,她偶爾會準備一些她想教我的東西,也希望我能問她一些。當時,我還是很被動的學生,也不知道該問她什麼。因為,文法她也不容易講清楚,她也會覺得考卷題目很無聊,所以大部分時間就是聊天。我的英文程度還不是很好,在語言學習上,就是少根筋(我覺得跟音樂有關,我是音癡)。但是,在這種似懂非懂中,我在經歷一個全新的世界,她引著我去看這世界。我常常只能陪笑,附和她的說法,一方面也沒有聽得很懂;另方面,也沒有人生經驗與歷練跟她相抗衡。縱使,我前述提到的國學社,中國文化的觀念,我也是試圖想要汲取,但是也很多時候,不是很成功。甚至,Pia的想法,就正是我所嚮往的。晚上8點到10點,10點以後,我就跟Pia說,那就說中文吧!我想得到更多的是「想法」,語言畢竟只是工具,我想要「成長」,我想要獲得「知識」。
她帶我去陽明山小油坑,我們順著山坡爬到硫磺坑口,現在已經是明文禁止的路線。那時候,住在台灣的我,從來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奇特的地方,而且充滿了刺激與危險。因為,腳下就是冒著溫泉、蒸汽的口,有時為了爬山坡,手不小心會燙到。但是,她能做到,我也試圖作個好學生,緊緊跟著。我也是第一次洗大眾池,而且是不要錢的大眾池,男女隔開。現在也有,只是這沒有安全感,一般都是找有人管理的,付費的,那一種我後來再也沒有去過。又有一次,她帶來一位很漂亮的美國女孩,年紀大概大我一點,邀我一起騎車去陽明山,我當時很心動,只是我那時還未滿十八歲,家裡的摩托車又很破。我父親反對我去,今天還記得這個遺憾,不過,當時也沒有很大的不高興,因為,我是蠻聽我父親的話。
一年之後,Pia離開台灣,離開時,我正重感冒,所以沒有好好的告別,她就留張紙條。
幾年後,我念研究所時,我在路上碰到她,與她再約見面。到了她家,她好意讓我練英文,又用英文跟我聊天,我竟然聽到睡著。我能跟她說什麼呢?當年我跟她說,我要環遊世界,我要過我的生活,我要經歷各種不同的人生。後來,我照著常規,考試,唸書,準備寫論文,依戀著我的家庭。對於她的教導,我無從回應。或許這次見面,她知道當年她試圖啟蒙的學生,事實已經僵化在這社會的常規中,後來,我就再也沒有看到她,雖然我很想念她。
但是,她真的留給我許多啟發(譬如,金錢不是人生的目標,所以她會免費幫我上課,縱使她也沒有什麼錢)。我想我不是她的好學生,(雖然當年她說我是她的little lover,因為我都聽她的,贊同她的說法),不過,我很懷念她教我的一切,也讓我面對這個常規社會,我知道我還有一種聲音、力量告訴我,生活是可以不一樣的。
星期六, 3月 21, 2009
我的父親(二)
我父親在日記上寫著:
他很後悔,當初在大陸上沒有選擇跟著媽媽,而是跟著爸爸。「有媽的孩子是個寶,沒有媽的孩子是個草。」他每次聽到這類歌曲時,他總是會不禁流淚。
我爺爺在戰爭時,隨著軍隊遷移。當時的海軍學習美國海軍的那一套,除了制度外,海軍軍官的華麗制服、與女孩跳舞,也成為戰亂生活中的一部份。我的小姑姑說,我爺爺非常的花心,抽煙、打牌、喝酒樣樣來,還有就是拈花惹草。
我的親奶奶留在安徽績溪,她寫的一手好字,是當地的才女,在小學堂教書。當時婦女能讀書寫字,甚至成為教師,已經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我爺爺在澳門遇到了我的後奶奶,寫了封休妻書,與我親奶奶離婚。我親奶奶據說,因此瘋掉了,自殺身亡。會精神失常,也有可能是戰爭的壓力,也有可能是時人的眼光。爺爺的風流,卻埋下一兩個世代的悲劇。
我父親跟著我爺爺的軍隊四處逃難,這或許是個男孩子該有的選擇。這個選擇卻成為他日後的遺憾。
他在日記上寫著:
小時候在家中一直都沒有辦法吃飽,因為後奶奶說還要留給弟弟妹妹吃。他當時的渴望,就是能夠自己出去賺錢,想吃什麼就能買什麼吃。當時他的年紀,應該是正是極待發育的青少年。(我也開始有點懂,為何我爸爸喜歡小孩胖胖的,他常說「能吃就是福」。我姊姊在國中時,全班第二胖;我的綽號也叫作胡胖)。
隔壁鄰居鄒奶奶,與爸爸家共用一個廚房,所以她說她很清楚:「你那個後奶奶,給你爸爸吃的是稀飯,就趕他出門;等弟弟妹妹起來,就端出豆漿、燒餅油條的」
我爸爸的姊姊,我的大姑姑,註定了在家帶小孩的命運。家事從早做到晚,不得休息。在那個年代,加上後母與後母初生的孩子,這些因素加總起來,她的辛苦也可以理解。在她生命中曾經有一段快樂的時光,就是牽著後母的小孩到公園玩耍,她那時候常常跟一個阿兵哥在那裡聊天。小弟弟就在一旁玩耍。這個生命中剎那的歡樂,最後傳到我爺爺耳裡。他身為上校軍官,難以接受自己的女兒與阿兵哥來往。立刻幫他找一個大她許多歲的中尉軍官,這個軍官在大陸亦曾娶妻生子,但是沈默寡言,不知照顧妻子。隔壁鄒奶奶說,她女兒與我姑姑同時生小孩,一同在醫院修養。鄒奶奶每天帶著補品幫她女兒作月子。我姑姑則是無人聞問,自己在病床上哭泣。最後的結局時,我姑姑在精神病院死去,姑丈在床上餓死,他們的大女兒從醫院自殺跳樓,他們的兒子在精神病院待了三十年,現在還在。表哥與姑姑同住在一個精神病院中,不同園區。我帶表哥去看我姑姑時,姑姑個子嬌小,沒有反應,只是傻傻的笑。最後,姑姑過世了,牌位就在醫院的靈骨塔中。
表哥現在五十多歲了,在精神病院一待三十年,幾次想逃出來,被限制的更嚴格。曾經,他到了一個農場式的安養區,每天辛苦餵豬,但是自由度比較大,甚至可以到院區外面活動。我以為,被禁錮多年的他,最後終於可以稍稍自由了。沒想到,不久他就感染了恙蟲病,又回到醫院治療,回到原來的院區。治療後,我曾問他要不要去那個農場,我會試圖幫他跟醫生爭取。他也沒有什麼意願。
多年來,服用精神病藥物,已經讓他身體容貌變形,會顫抖不止。不過,他也不再吵著要出去了。帶他去外面逛街時,他會要求早點回去吃藥。
我喜歡跟他聊天時,一邊聊天,一邊大笑,好像可以笑掉一切的悲傷。
他很後悔,當初在大陸上沒有選擇跟著媽媽,而是跟著爸爸。「有媽的孩子是個寶,沒有媽的孩子是個草。」他每次聽到這類歌曲時,他總是會不禁流淚。
From 我的父親(二) |
我爺爺在戰爭時,隨著軍隊遷移。當時的海軍學習美國海軍的那一套,除了制度外,海軍軍官的華麗制服、與女孩跳舞,也成為戰亂生活中的一部份。我的小姑姑說,我爺爺非常的花心,抽煙、打牌、喝酒樣樣來,還有就是拈花惹草。
我的親奶奶留在安徽績溪,她寫的一手好字,是當地的才女,在小學堂教書。當時婦女能讀書寫字,甚至成為教師,已經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我爺爺在澳門遇到了我的後奶奶,寫了封休妻書,與我親奶奶離婚。我親奶奶據說,因此瘋掉了,自殺身亡。會精神失常,也有可能是戰爭的壓力,也有可能是時人的眼光。爺爺的風流,卻埋下一兩個世代的悲劇。
我父親跟著我爺爺的軍隊四處逃難,這或許是個男孩子該有的選擇。這個選擇卻成為他日後的遺憾。
他在日記上寫著:
小時候在家中一直都沒有辦法吃飽,因為後奶奶說還要留給弟弟妹妹吃。他當時的渴望,就是能夠自己出去賺錢,想吃什麼就能買什麼吃。當時他的年紀,應該是正是極待發育的青少年。(我也開始有點懂,為何我爸爸喜歡小孩胖胖的,他常說「能吃就是福」。我姊姊在國中時,全班第二胖;我的綽號也叫作胡胖)。
From 我的父親(二) |
隔壁鄰居鄒奶奶,與爸爸家共用一個廚房,所以她說她很清楚:「你那個後奶奶,給你爸爸吃的是稀飯,就趕他出門;等弟弟妹妹起來,就端出豆漿、燒餅油條的」
我爸爸的姊姊,我的大姑姑,註定了在家帶小孩的命運。家事從早做到晚,不得休息。在那個年代,加上後母與後母初生的孩子,這些因素加總起來,她的辛苦也可以理解。在她生命中曾經有一段快樂的時光,就是牽著後母的小孩到公園玩耍,她那時候常常跟一個阿兵哥在那裡聊天。小弟弟就在一旁玩耍。這個生命中剎那的歡樂,最後傳到我爺爺耳裡。他身為上校軍官,難以接受自己的女兒與阿兵哥來往。立刻幫他找一個大她許多歲的中尉軍官,這個軍官在大陸亦曾娶妻生子,但是沈默寡言,不知照顧妻子。隔壁鄒奶奶說,她女兒與我姑姑同時生小孩,一同在醫院修養。鄒奶奶每天帶著補品幫她女兒作月子。我姑姑則是無人聞問,自己在病床上哭泣。最後的結局時,我姑姑在精神病院死去,姑丈在床上餓死,他們的大女兒從醫院自殺跳樓,他們的兒子在精神病院待了三十年,現在還在。表哥與姑姑同住在一個精神病院中,不同園區。我帶表哥去看我姑姑時,姑姑個子嬌小,沒有反應,只是傻傻的笑。最後,姑姑過世了,牌位就在醫院的靈骨塔中。
表哥現在五十多歲了,在精神病院一待三十年,幾次想逃出來,被限制的更嚴格。曾經,他到了一個農場式的安養區,每天辛苦餵豬,但是自由度比較大,甚至可以到院區外面活動。我以為,被禁錮多年的他,最後終於可以稍稍自由了。沒想到,不久他就感染了恙蟲病,又回到醫院治療,回到原來的院區。治療後,我曾問他要不要去那個農場,我會試圖幫他跟醫生爭取。他也沒有什麼意願。
多年來,服用精神病藥物,已經讓他身體容貌變形,會顫抖不止。不過,他也不再吵著要出去了。帶他去外面逛街時,他會要求早點回去吃藥。
我喜歡跟他聊天時,一邊聊天,一邊大笑,好像可以笑掉一切的悲傷。
星期四, 3月 19, 2009
我的父親(一)
我的父親這類的題目,大抵是小學生常會被要求寫的。不過,我印象中,在高中的時候,我寫過一篇這樣的文章,記錄我父親當時以100元從高雄搭車來台北,97元付了車錢,一元買了一杯茶,原本要到三重找朋友,後來才發現朋友不在。口袋空空的他,幸好在路上突然碰到他當兵的朋友,就這樣暫時有地方住,然後到皮鞋工廠找工作,才算是在台北落了腳。
這是我父親口述的故事,當年除了是聽故事,覺得很有趣,所以在高中作文中重述一次。
等到自己到了三十多歲,再想到這個故事,倒是開始比較有辛酸的感覺。
或許是年紀較輕時,急著想要迎接各種挑戰,在溫室中不知天高地厚、人情冷暖,急著想要體驗露宿街頭的感覺,想要體驗各種挫折...認為人生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真有些人生經驗後,體認到現實處境的侷限性,看到命運的力量,看到環境對人賦予的框架。同樣的故事,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連帶的,對我父親也有不一樣的想法...
越是親近的人,可能越難有抽象的歸納,因為人生畢竟比原理、原則更複雜多了。
我們常說一個人是勇敢的、健談、開朗的,這些形容詞,因為語言的「含括性」,讓我們以為這個人真的是一直都如此。可是,人就不是這樣,只是語言很難精準、繁瑣的描述。更何況,人又還在一直變動,心情變動,行為變動,不同面向有不同面向的展現,不同人接收的觀點不同。所以,我很難概括式的,描述我的父親。一旦如此抽象的界定,很容易失了真。
所以,我想就以片段式的方式,寫下我父親的一些事情,或者可以拼湊出一個接近的輪廓...
我父親1936年出生(民國25年),據說是早報戶口,所以實際年齡沒有這麼大。在安徽績溪出生,我爺爺是海軍,所以,我父親後來跟著我爺爺(軍隊)在大陸上逃難。他曾住過上海、澳門、澎湖之類的,後來到了高雄左營。1949年到台灣,他已經13歲左右,在左營念海軍子弟小學。已經青少年的他,當然對於小學的課程,了無興趣,除了調皮、作亂,據說功課也是很糟,是勉強才得以畢業。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騎著腳踏車賣橘子,短暫時間之後,爺爺帶他去一技之長,學作皮鞋。爺爺算是在大陸上好家庭出身的,在軍中又是擔任海軍電台台長的職位。對於孩子,卻是強調一技之長,不太鼓勵唸書。父親就這樣展開了學徒的生活。我父親手巧,相信這對他而言,並非什麼難事。
我父親當兵時,經歷過823砲戰(民國47年),算是在澎湖地區搞補給工作的,不是真正的前線,但至少對於「捍衛台灣」曾盡份心力。我爺爺在軍中是上校職位,在當時的影響力還是有的,所以,我父親若願意繼續當兵,或許後半輩子會好過些。我父親不喜歡軍中的黑暗,他當了三年,迫不急待想離開。他是一個不喜歡被人管的人,這種個性,讓他有了些自由;卻也一直得為生活打拼,生活的枷鎖,還是束縛著他。
星期日, 2月 01, 2009
聽說讀寫
在學習英文的時候,一般從四個方面著手
聽說讀寫
其實,對於一個人文學者而言,所專長的,也不過就是聽說讀寫
人文領域中,語言的掌握很重要,特別對於各種原文典籍的理解,至少要能盡可能地不要讀錯。
聽,是當前網路發達,許多網路課程十分方便,而且是免費的,可以聽到許多有趣的議題。另外,聽對方說什麼,也很重要。人文不能離開人心,人的處境,所以,除了自我,客觀理論建構外,人文還注重聽的功夫。
說,就是在溝通、說服與教育。讀人文多少是有些目的性色彩,除了自己的娛樂價值之外,許多人文學者總是希望能產生一些影響力。影響力要看位置與權力,而說,是人文學者可以掌握的唯一管道。無論是道德的,歷史教訓的,或是文化素養,都可以透過口說來表達。所以,如何說,說些什麼,說話的形式與內容,也是人文學者會注意的地方。
寫,跟說一樣,寫還有使思想精確,寫下來之後,可以更明確知道,不是在空想,不是在邏輯跳躍,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所以,我覺得一個好的人文學者,要能聽得懂別人說什麼;說得話,別人聽得懂;讀書時,確定讀得正確;寫文章時能表達清楚。
至於這些與就業的關係,我想,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也是面對人生、事業挑戰時,諸項基本能力。
就是抱持著 一切都可以嘗試學習,不要抱持排斥的態度。
當然有時候為了專心,還是會有所取捨。
就我個人經驗,生命還是有許多轉折,新的挑戰來臨時,就是被迫重新學習。有了上述聽說讀寫基本能力時,重新學習的時間就可以加快。當然,抱持著一個勇於挑戰的心與樂觀的態度,也是學習的必要條件。
聽說讀寫
其實,對於一個人文學者而言,所專長的,也不過就是聽說讀寫
人文領域中,語言的掌握很重要,特別對於各種原文典籍的理解,至少要能盡可能地不要讀錯。
聽,是當前網路發達,許多網路課程十分方便,而且是免費的,可以聽到許多有趣的議題。另外,聽對方說什麼,也很重要。人文不能離開人心,人的處境,所以,除了自我,客觀理論建構外,人文還注重聽的功夫。
說,就是在溝通、說服與教育。讀人文多少是有些目的性色彩,除了自己的娛樂價值之外,許多人文學者總是希望能產生一些影響力。影響力要看位置與權力,而說,是人文學者可以掌握的唯一管道。無論是道德的,歷史教訓的,或是文化素養,都可以透過口說來表達。所以,如何說,說些什麼,說話的形式與內容,也是人文學者會注意的地方。
寫,跟說一樣,寫還有使思想精確,寫下來之後,可以更明確知道,不是在空想,不是在邏輯跳躍,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所以,我覺得一個好的人文學者,要能聽得懂別人說什麼;說得話,別人聽得懂;讀書時,確定讀得正確;寫文章時能表達清楚。
至於這些與就業的關係,我想,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也是面對人生、事業挑戰時,諸項基本能力。
就是抱持著 一切都可以嘗試學習,不要抱持排斥的態度。
當然有時候為了專心,還是會有所取捨。
就我個人經驗,生命還是有許多轉折,新的挑戰來臨時,就是被迫重新學習。有了上述聽說讀寫基本能力時,重新學習的時間就可以加快。當然,抱持著一個勇於挑戰的心與樂觀的態度,也是學習的必要條件。
星期二, 1月 27, 2009
梅蘭芳
如果說,最喜歡作什麼休閒活動,除了家居生活外,
最喜歡的就是看電影了。
雖然自己是學政治的,也曾經從事相關的工作,但是,我對於新聞節目,政論節目,只有最多半小時的忍耐度,大部分的時間,我寧可看第四台的電影頻道
我喜歡看許許多多的故事
喜歡劇情中的無厘頭,感動,熱情與想像
所以,我喜歡周星馳的電影,魔法奇幻片
我不喜歡看太沈重的,覺得有些辛苦
今天看了梅蘭芳
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一個邱如白的角色,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角色。
從類似同性戀的欣賞,到了戲劇伯樂,經紀人,以及幕後成就不朽的推手
到最後,卻是落得受輕視,決裂
整個戲由這種悲劇色彩,襯托了梅蘭芳的得天獨厚,
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叫做「邱如白」吧!
整個電影其實在講的是他,梅蘭芳反而是個配角,因為梅的身段,再好。
也很難被模仿與再現,因為聽眾的不懂與表演(魅力)的獨特性
觀眾很難感動
所以,邱如白的戲可以再深刻一些,會更有意思吧!
至於,孟小冬確實是一個其中一個好玩的片段,或許可以凸顯邱如白的不幸
最喜歡的就是看電影了。
雖然自己是學政治的,也曾經從事相關的工作,但是,我對於新聞節目,政論節目,只有最多半小時的忍耐度,大部分的時間,我寧可看第四台的電影頻道
我喜歡看許許多多的故事
喜歡劇情中的無厘頭,感動,熱情與想像
所以,我喜歡周星馳的電影,魔法奇幻片
我不喜歡看太沈重的,覺得有些辛苦
今天看了梅蘭芳
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一個邱如白的角色,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角色。
從類似同性戀的欣賞,到了戲劇伯樂,經紀人,以及幕後成就不朽的推手
到最後,卻是落得受輕視,決裂
整個戲由這種悲劇色彩,襯托了梅蘭芳的得天獨厚,
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叫做「邱如白」吧!
整個電影其實在講的是他,梅蘭芳反而是個配角,因為梅的身段,再好。
也很難被模仿與再現,因為聽眾的不懂與表演(魅力)的獨特性
觀眾很難感動
所以,邱如白的戲可以再深刻一些,會更有意思吧!
至於,孟小冬確實是一個其中一個好玩的片段,或許可以凸顯邱如白的不幸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