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爬不起來,總是喜歡賴床,即使是多躺一會兒也好。其實,這多五分鐘、十分鐘,也沒有真正睡著,只是抗拒起床。
其實,有的時候,賴在床上,確實可以好好想想今天要作的事情,可以思考一下突然想到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倘若沒有立即記錄下來,通常也都會忘記。
所以,倒不如在起床的時候,作一件最想作的事,自己覺得最有意義的事。這樣就能毅然決然的從床上爬起來,作為一天的開始。我想這就是好事。對我而言,寫作就是一件這樣可以讓我從床上跳起來作得事情。希望透過寫作,可以留下些什麼。時光飛逝,每個人以不同方式,體驗、記錄他的生命,對我而言,則是透過寫作的方式進行。當然,我也很喜歡看照片,常常許多事情已經遺忘了,卻能從照片中,重新找回當時的感動。我一直覺得自己比較屬於唯心派,注重心的感受。常常外在的條件一樣,可是,一個想法不同了,就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當然,這也只是比重的問題。我也深刻的體認到,有時問題其實真正出在外在的物體上。譬如,倘若有分工作,有多餘的錢,有個房子之類的,也可以感受到,很多煩惱其實就沒有了。不需要對自己的心性一練再練,來「超越」這些需求。甚至於,家人以及自己的健康。這些可不是簡單的「唯心」就可以解決了。所以,我雖然自認為是偏唯心,但是,絲毫不敢低估物質的力量。照唯物主義的講法,歷史的演變,其實就是唯物辯證法的過程。譬如,莊園制度垮台,其實跟火藥發明有密切關係,加上擴大貿易需求。這些歷史上的具體因素,確實十分吸引人。因為這些看似具體而且確實可以影響人的。
最近更常看到的說法,則是氣候變遷對於歷史事件的影響。譬如,朝代的更替,往往因為氣候過於寒冷,造成北方民族糧食缺乏,只好大軍南下,結束了中原王朝的統治。這些推論,超越了領導者的個人意志、王朝的統治好壞,以及其它諸多人為因素。好處是這些似乎似乎言之成理。但是,個人意志在哪裡呢?我還記得Donald Kagan也曾做過這樣的短評。他就是相信領導者的判斷與影響,這些雖然與強調物質力量不同,但對於這位老教授而言,這也是一種立場與信念吧!我想人生或歷史的解釋,確實可以隨著外力因素的解釋,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個人意志的影響力來解釋全部。否則,一切都「既定」了,那人的自由意志又有何意義呢?
我還是比較欣賞那種能以自由意志去衝創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