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預設自由市場競爭可以獲得最大的效益
可是,為何還要保障勞工不要過勞死,理論上,這些人不是自找的嗎?因為,他可以選擇不作啊。換言之,因為這些人想要這些錢,所以他們自己願意作這樣的犧牲。
為什麼政府有權要他們不要犧牲呢?
(一)自由市場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人們共同生活在這個社群中,雖然有時接受自由市場的法則,促使效率有效的利用。但是,另方面,也無法接受叢林法則的不適者淘汰的機制。事實上,歷史已經證明,如果不去照顧這些弱勢者,整個社會體系也會崩潰。因為,人類社會也不是只有經濟法則在在運作,還有家庭、道德、甚至民主的遊戲規則在運作,這些規則就可以反撲。"If a free society cannot help the many who are poor, it cannot save the few who are rich."
(二)另外,「資訊落差」,讓人們在作決策上有落差。所以,大公司可以輕易找到員工,可是員工並非能夠輕易找到公司。因為,公司可以花錢作廣告,有許多小公司沒有錢作廣告,所以,員工並不知道這些資訊。
(三)經驗判斷能力不夠,以及運氣。人類社會運作的法則,還有運氣。人們面對許多不可知的事物,因為擁有的經驗判斷不夠,所以會犯錯。政府應該放任這些人咎由自取,還是應該幫忙一把嗎?
(四)不夠理性。人事實上都非真正理性,可是市場經濟要人們「理性」,而且是「經濟理性」,這並非是真正人的天性。可是,人們並不侷限在此。
其實,我還蠻喜歡這樣自己思考,可以將這些資訊轉化成自己的。事實上,真正最好的記憶法,就是「回憶」法。這樣是我最近所體會到的。當唸完一些書的章節,以前就一直唸書,可是卻不寫作。結果,貪婪地念了許多,有很多想法,可是,自己說不出來。或者也忘記了。我想寫作就是幫助我重新整理這些想法,而且,重點是可以發現原來這些想法,有的已經通了。有得則還沒有通,根本還差的遠。譬如,前陣子看的S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最後我發現,在目的論與美德這一塊,我就還沒有讀懂,不是透過寫作,我還真不知道我這個層面的沒有想清楚。
不過,我覺得孔老夫子的這句話,真是學習上的經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也不能光只是憑自己的幻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